男人的社交资本

成为交际圈中的谦谦君子

男人的社交是从笑容开始的

在人的面部表情中,除眼神以外,最动人、最有魅力的就是微笑。微笑,在人际交往中是人际关系的黏合剂,是“参与社交的通行证”,也是待人处世的法宝。

世上多一分微笑,人间少一分争吵;脸上多一分微笑,心头少一分烦恼;家庭多一分微笑,生活多一分美妙;夫妻多一分微笑,恩爱多一分情调;服务多一分微笑,财源多一条渠道;微笑,无穷的给予,微笑,处世的法宝。在社会交往中,人的微笑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能使人相悦、相亲、相近,能有效地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营造融洽的交往氛围;与人初次见面,友好微笑,可以消除双方的拘束感;与朋友见面打招呼,点头微笑,显得和谐融洽;洽谈达成协议,会心一笑,能消除芥蒂,增进友情;婉拒他人,淡雅一笑,近情近理,不让对方难堪;与亲友话别,倾心一笑,情谊浓浓,意味深长。可以说,微笑是社交成功的催化剂。

1.微笑是一种礼节

人们的交往一般是从微笑开始的。“面带三分笑,礼数已先到。”微笑是善意的标志,友好的使者,礼貌的表示。在人际交往中,微笑是送给他人的最好礼物。无论是熟人相见还是萍水相逢,只要慷慨大方地把微笑适时适度地奉献给对方,对方就会感受到你待之以礼的盛情和美意。微笑在各种人际交往中,是不可缺少的对人表示尊敬、友善、欢迎和赞赏的表情语言,是不要翻译的“世界通用语”。因而可以说,微笑是礼仪的基石,也是一个男人礼仪修养的展现。

2.微笑能美化自我形象

有一位哲人说过:微笑是一个人最美的神态,长得再丑的人,只要一露出真诚的笑容,就会一下子漂亮起来。微笑作为一种表情,它不仅是外在形象的表现,也往往反映着男人的内在精神状态,有着丰富的内涵。微笑是心理健康的标志,因为只有心境愉快、开朗坦荡、心地善良的人,才会笑口常开,对人发出真诚的微笑。微笑是自信的象征,一个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男人,一个对本职工作充满热情的男人,总是微笑着面对生活,面对社会,始终充满自信的力量。

3.微笑能消除误解和隔阂

微笑的魅力,还在于它能拨动对方的心弦,架起友谊的桥梁,就像一双温柔的手臂,伸展它能驱散阴云,消除误解、疑虑和隔阂。“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正所谓眼前一笑皆知己,举座全无碍目人。

4.微笑表情的规范要求

高占祥《微笑》一诗写道:

高山喜爱青松,大海喜爱波涛,鸟儿喜爱蓝天,人间喜爱微笑。

然而,我们需要的是——纯洁的微笑/温柔的微笑/和善的微笑/真诚的微笑。

我鄙视那种——装腔作势的假笑/冷漠轻浮的阴笑/得意忘形的狂笑/低俗的皮笑肉不笑。

我厌恶那种——幸灾乐祸的讥笑/放荡不羁的浪笑/狐假虎威的淫笑/笑里藏刀的奸笑。消除这些笑的垃圾,才能露出纯净的微笑。

作为礼节的微笑,自有其动作要领:一要额肌收缩,眉位提高,眼轮匝肌放松;二要两侧颊肌和颧肌收缩,肌肉稍隆起;三要面两侧笑肌收缩,并略向下拉伸,口轮匝肌放松;四要嘴角含笑并微微上提,嘴唇似闭非闭,以不露齿或仅露不到半牙为宜。

据心理学家研究,笑有180种。即使是微笑也因人而异其态,夫子“莞尔而笑”、美人是“嫣然一笑”、杨玉环则是“回眸一笑”。不同的人,因气质、修养不同,微笑时的神情也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这就是微笑不仅用面部肌肉,还得用心,要让微笑从心底发出,“笑出于心,方见其真”,“乐然后笑”,这样才笑得自然、真诚、热情、友善。并且注意声情并茂、气质优雅、表现和谐,使眉、眼、口、鼻、神情、姿势能协调行动。当然,笑也有禁忌,不可假笑、阴笑、冷笑、怪笑、窃笑,以及皮笑肉不笑,因为,这些笑只能把社交气氛破坏殆尽。

微笑是语言谈吐中最常见的礼仪,是待人接物中最基本的礼仪规范。这种轻微的不出声的笑容出于内在的力量和自信,出自内心对对方的尊重和自尊,它是打开成功交往的一把金钥匙,是化解矛盾和冲突的神奇力量,是社交成功的重要因素。

微笑,实际上是一种社交手段。在交际过程中,不管对方语气如何咄咄逼人,甚至遭到严词拒绝,只要一方以微笑面对另一方,就不会引起“面红耳赤”或“暴跳如雷”的结果。俗话说:举手不打笑脸人。这种微笑,并无攻击对方之意,却有助于缓和矛盾。因此在交往中,微笑是打破僵局的手段,是化解僵局的手段。

微笑是尊重他人感情的需要。微笑可以表现出温馨、亲切的表情,创造出交流和沟通的良好氛围,并能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从而也尊重了对方的感情,微笑不仅是一种外化的形象,也是内心情感的写照。

微笑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油。在工作过程中,轻松友善的微笑,是来自每位员工敬业、勤业以及乐业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会有真正的微笑。在社交中,我们以微笑开始,以微笑结束,才会赢得顾客的赞赏,获得良好的声誉,为事业的成功打下基础。

1.微笑的基本要求

微笑要做到真诚,发自内心。虚伪的假笑、牵强的冷笑只会令对方感到别扭和反感。

微笑要做到甜美。这种表情由嘴巴、眼神及眉毛等方面来协调完成。

微笑要有尺度,即热情有度。在交际中突然哈哈大笑,表情过于夸张,不仅让对方感到不自然,而且会令对方莫名其妙。另外,微笑加上得体的手势,这样会更自然、大方、得体。

2.训练微笑的方法

(1)笑不露齿。即嘴角两端稍稍用力向上拉,使两端嘴角向上翘起,让唇线略成弧形,在不牵动鼻子、不发出笑声、不露出牙齿的前提下,微微一笑。

(2)借助技术辅助。我们在训练时,经常念到一些词、字,正好是微笑最佳的口型,如“钱”,英文字母“C”、“V”等。

眼睛比舌头更会表达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一个人的眼睛,可以看出此刻他在想什么。常见有人怀疑对方说谎话时,对对方说:“看着我的眼睛!”此时若对方没说假话,就会迎着对方的目光看过去,反之就会目光躲闪或干脆眼观别处,不予以回答。因为一个人的眼睛不能掩盖心里的邪恶念头,心胸纯正,眼神就清澈、明亮;心胸不正,眼睛就昏暗,有邪光。可见,从一个男人的眼睛,可以清清楚楚地分辨出一个人的品质高下,心术正邪。

孟子曾经指出,观察一个人的善恶,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因为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的丑恶。心正,眼睛则明亮;不正,眼睛则昏暗。听一个人说话时,注意观察他的眼睛,这个人的善恶能往哪里隐藏呢?

具体来说,眼光能反映人的内在:

(1)目光炯然,表明这是个有胆识的正直之人。

(2)目光飘忽不定,表示这是个三心二意或拿不定主意抑或紧张不安的人。

(3)目光忽明忽暗,说明他是个工于心计的人,如果此时他正在与人谈话则表明他已经听得不耐烦了。

(4)目光呆滞黯淡,说明这是个没有斗志而索然无味的人。

(5)眼睛闪闪发光,表明对方精神焕发,是个有精力的人。

(6)不敢正视或总是回避别人的视线,表明此人内心紧张不安或言不由衷,有所隐藏。

(7)主动与人交换视线的人,说明他的心地坦率。

(8)在人们发怒或激动的时候,眨眼的频率就会加快。有时频繁而又急速的反应总是和内疚或恐惧的情感有关,眨眼也常被作为一种掩饰的手段。

(9)两眼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这是一种老谋深算的神情;目光总是像惊鹿一样惶惶不安,表示深谋图巧又怕别人窥见他的内心世界。

(10)两眼安详沉稳,是内心沉稳有主见;两目敏锐犀利,生机勃勃是有朝气。

(11)目光有如流动的水,虽然澄清却游移不定则常见于奸人。

(12)眼神清亮如水或清澈明澄,表示此人清纯、清朗、端庄、豁达、开明。

(13)眼神浊如污水,或昏暗、驳杂不纯,表示粗鲁、愚笨、庸俗、猥琐、鄙陋。

(14)如果谈话时,对方完全不看你,便可视为他对你不感兴趣或无亲近感。

因此,男人在加强自己内在修养的同时,还应学会用眼神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气质和展示自己的阳刚魅力。

眉毛也会说话

眉毛的功用不仅是保护眼睛,它还能传递人心理行为的信息。人们的心情变化了,眉毛的形状也会跟着改变。我们应该了解相关知识,多加运用。眉毛的变化大致有五种表现。

1.闪动

眉毛闪动,是指眉毛先上扬,然后在瞬间再下降,像流星划过天际,动作敏捷。眉毛闪动的动作,是全世界人类通用的表示欢迎的信号,是一种友善的行为。当两位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相见的一刹那,往往会出现这种动作,并常会伴随着扬头和微笑,但是在握手、亲吻和拥抱等密切接触的时候很少出现。

眉毛闪动除了作为欢迎的信号外,如果出现在对话里,则表示加强语气。每当说话者要强调某一个词语时,眉毛就会很自然地扬起并瞬间落下。

2.皱眉

皱眉的情形包括防护性和侵略性两种。防护性的皱眉只是保护眼睛免受外来的伤害,但是光皱眉还不行,还需要将眼睛下面的面颊往上挤,眼睛仍睁开注意外界动静。这种上下挤压的形式,是面临外界攻击、突遇强光照射、强烈情绪反应时典型的退避反应。至于侵略性的皱眉,其仍是出于防御,是担心自己侵略性的情绪会激起对方的反击,与自卫有关。真正侵略性眼光应该是瞪眼直视、毫不皱眉的。最常见的皱眉,往往被理解为厌烦、反感、不同意等情形。

3.斜挑

斜挑是两条眉毛中的一条向下降低,一条向上扬起,这种无声语言,较多在成年人脸上看到。眉毛斜挑所传达的信息介于扬眉与皱眉之间,半边脸显得激越,半边脸显得恐惧。扬起的那条眉毛就像提出了一个问号,反映了眉毛斜挑者那种怀疑的心理。

4.耸眉

耸眉指眉毛先扬起,停留片刻,然后再下降。耸眉与眉毛闪动的区别就在那片刻的停留。耸眉还经常伴随着嘴角迅速而短暂地往下一撇,而此时脸的其他部位没有任何动作。耸眉所牵动的嘴形是忧伤的,有时它表示的是一种不愉快的惊奇,有时它表示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样子,此外,人们在热烈地谈话时,会做一些小动作来强调他所说的话,当他讲到重要处时,也会不断地耸眉。

5.扬眉

当人的某种冤仇得到伸张时,人们常用“扬眉吐气”一词来形容这时的心情。眉毛扬起时,会略向外分开,造成眉间皮肤的伸展,使短而垂直的皱纹拉平,同时整个前额的皮肤挤紧向上,形成水平方向的长条皱纹。

一个眉毛高挑的人,也是想逃离庸俗世事的人,并被认为是自炫高深的傲慢表现,而被称为“高眉毛”。当一个人双眉上扬时,表示非常欣喜或极度惊讶,单眉上扬时,表示对别人所说的话、做的事不理解、有疑问。当我们面临某种恐惧的事件时,可以用皱眉来保护眼睛,也可以用扬眉来扩大视野,两者都对我们有利,但我们只能选择其一。一般的反应是:面临威胁时,牺牲扩大视野的好处,皱眉以保护眼睛;危机减弱时,则会牺牲对眼睛的保护,扬眉以看清周围的环境。

巧用手势代传情达意

在人际交往中,有人会用各种手势来传达不同的信息,比如说:友好、真诚、自信、高傲、专横、焦虑等,手势是构成个人形象的重要部分,你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手势增强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感。

手势按动作意义的不同可分为:拱手、招手、挥手、摆手、摇手、握手等动作。按作用的不同,手势还可分为下面4种:

1.情绪性手势

即用手势表达思想情感。比如,高兴时拍手称快;悲痛时捶打胸脯;愤怒时挥舞拳头;悔恨时敲打前额;犹豫时抚摸鼻子;急躁时双手相搓;而用手摸后脑勺则表示尴尬、为难或不好意思;双手叉腰表示挑战、示威、自豪;双手摊开表示真诚、坦然或无可奈何;扬起巴掌用力往下砍或往外推常常表示坚决果断的态度、决心或强调某一说法。情绪性手势是说话人内在情感和态度的自然流露,往往和表露出来的情绪紧密结合、鲜明突出、生动具体,能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表意性手势

即用手势表明具体内容,表达特定含义。这些手势大多数是约定俗成的,含义比较明确。如:招手,表示让对方过来;摆手,表示不要或禁止;挥手,表示再见或致意;竖大拇指,表示第一或称赞;伸小指,表示最小或蔑视;用手指指自己的胸口,表示谈论的是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情。手势的表意动作也属于人的一种自觉动作,也有特定场合、特殊情况下的手势表意,如聋哑人的哑语主要通过手势表意,还有交通指挥、体育裁判等,在这些公众场合,语言不便使用,人们往往借助手势表示特定的含义。

3.象形性手势

即用手势来摹形状物。如说东西很大时,用双手合成一个大圆,说某人个子很矮时手板往下一压。象形性手势能使所表达的内容更形象、更生动。

4.象征性手势

即用手势表达某一抽象的事物或概念。如说“我们一定要取得这次谈判的胜利”时,手掌用力向前方劈去;说“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时张开双手,徐徐向前;说“我们成功了”时双手握拳,用力向上挥动。

手势有时要借助双臂来发挥作用。

1.双臂横摆式

这种手势用于业务繁忙或宾客较多时。两手从身体过腹前抬起,双手掌向上,双手重叠,两肘微屈,向两侧摆出,上身稍前倾,加上礼貌用语,如“女士们、先生们,里面请”等。

2.直臂式

这种手势用来指引较远方向。手臂穿过腰间线,切忌不要高于腰间线,身体侧向宾客,眼睛要看着手指引方向处或客人脚前10公分左右,同时加上礼貌用语,如“小姐,请跟我来”、“里边请”、“这边请”等。

3.斜摆式

亦称双手斜式,这种手势一般用来引领宾客坐到座位上。当椅子在引领者左方,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双手掌向上以肘为轴向椅子方向摆出,双肘微弯曲,左肘弯曲度小于右肘弯曲度,上体微微前倾,面带微笑说“请坐”。

4.横摆式

这种手势用来指引较近的方向。手臂自然垂直,以臂肘为轴,小臂轻缓地向一旁摆出时要弯曲,与腰间呈现45度角左右,另一只手下垂或背在体后,面带微笑,同时加上礼貌用语,如“请”、“请进”等。

5.双臂竖摆式

这是一种信息提示手势。当面对众多宾客,而场面比较隆重,需向全场来宾发出某一信息时,可采用“双臂竖摆式”,这样才能使全场来宾都能看见。具体做法是:双手指相对,由腹前抬至头的高度,或再向上超过头的10度,再向两侧分开下划到腹部。

人的手势真可谓是千变万化,每个手势都可以传达出许多信息。运用手势表示自己的意思和情感,需要掌握正确的要领。

在现实生活中或者是电视上等,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人在发言时,常常会有一些手部动作,摊双手、摆动手、相互拍打掌心,等等,好像是对他说话内容的强调。这种人无论在什么场合都习惯于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领导型人物,做事果断、自信心强,很有表现欲,性格大都属于外向型。

一些人在讲话时,会将手掌猛地往下一砍,表明他已经决断或在特别强调自己说的某句话、某个词。

会谈时,特别是在会谈陷入僵局时,一些人两手不停地搓动,表明他已经没有主意而陷于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给对方递烟或其他食物时,一些人嘴里说“不用”、“不要”,但手却伸过来接了,显得很客气的样子。这种人处事圆滑、老练,不轻易得罪别人。

一些人在与人交谈时习惯于时不时地抹一抹头发,他们一般都性格鲜明、个性突出、爱憎分明,尤其疾恶如仇。

一些人在说话时与别人拍拍打打,这种人通常修养不高,或者是故意与对方套近乎。

当别人讲话时,一些人以手在桌上叩击出单调的节奏,或者用笔杆敲打桌面,同时脚跟在地板上打拍子,或抖动脚,或用脚尖轻拍,这种节奏并不中途停止,而是不断地嗒嗒作响。这种现象就是在告诉人们他已经对对方所讲的话感到厌烦了。

一些人顺手拿过或摸出一张纸来,在纸上乱涂乱画之余,还会欣赏或凝视自己的“作品”。这也是一种对别人的讲话缺乏兴趣的表现。

这些手势语虽然属于交往中的细节,但是它的重要性却足以引起我们强烈的关注。

在手势语中,一个使用较多,但又不太引人注目却对人有较大影响力的交际信号,就是人们用手掌传递出的交际信号。一般说来,掌心向上(不能是将这向上的手掌抽到体后做攻击状)是一种最善意、最友好的掌势。掌心向上是一种表示诚实、谦逊和屈从的手势,不带任何威胁性。它常使人联想起沿街乞讨人的乞求手势。当你指示别人帮你搬箱子的同时如果对他使用这一手势,他绝不会因此而感到有任何的强制性,而且,在正常的上下级之间,被指示者也不会因此而感到有任何威胁成分。

谈话时巧妙运用手势,即使说话内容并不是那么吸引人,你也能发射出热情四溢的光芒,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感染力。

手势很好地弥补了语言上的缺憾,你的喜怒哀乐、内心的焦灼、顾虑和那些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情绪,都可以通过手势很好地传达给别人。我们记得周恩来总理坚定有力的手势,它让所有的听众充满了信念和力量。

读懂鼻子上的“千言万语”

鼻子动作轻微,但也能反映人的心理变化,就是说,鼻子也有“表情”。在谈话中人的鼻子稍微胀大时,多半表示得意或不满,或情感有所抑制。鼻头冒出汗珠时,表示对方心理焦躁或紧张。鼻子的颜色整个泛白,显示对方的心情一定是畏缩不前。鼻孔朝着对方,表示藐视对方,轻视别人。鼻子坚挺的人性格坚强,决定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摸着鼻子沉思,说明对方正在思考办法,希望有个权宜之计解决眼前的问题。

有位研究身体语言的学者,为了弄清这个鼻子的“表情”问题,专门作了一次观察“鼻语”的旅行。他在车站观察,在码头观察,到机场观察。他旅行了一个星期,观察了一个星期。由此得出两点结论:

第一,旅途是身体语言最丰富的表现区域。因为各种地区、各种年龄、各种性别、各种性格的人汇集在一起,而且都是陌生人,语言交流很少,但心理活动又很多,所以,大量的心态都流露于身体语言。他说:“旅途是身体语言的试验室。”

第二,人的鼻子是会动的。因此,鼻子是无声语言的器官。他说,根据他的观察,在有异味和香味刺激时,鼻孔有明显的收缩动作,严重时,整个鼻体会微微地颤动,接下来往往就出现“打喷嚏”现象。他认为,这些“动作”都是在传递信息,此外,据他观察,凡高鼻梁的人,多少都有某种优越感,表现出“挺着鼻梁”的傲慢态度。他说,在旅途中,与这类“挺着鼻梁”的人打交道,比跟低鼻梁的人打交道要难一些。

根据一位日本籍整形医生的临床经验:“某人一旦接受了隆鼻手术,以往本来属于内向性格者,常会摇身一变而为倔强之人。”

在一本小说中,有一段关于鼻子动作的描写。书中的男主角看到一位漂亮的小姐,为了显示他与众不同的吸烟法,他向空中吐着烟圈,然后烟圈飘向那位小姐。小姐没说什么,只是伸手捂了一下鼻子。男主角便问道:“你讨厌烟味吗?”那位小姐没有应答他,只是继续捂着鼻子。

其实,用手捂鼻子的身体语言已经表达出了她的讨厌情绪,遗憾的是,那吸烟者竟没看出来,反而去问一个不该问的问题。这样做自然要碰钉子。

另外,有的研究资料主张把用手捏鼻子的动作归为鼻子的身体语言,而不是手的身体语言。再就是,若某人仰着脸,用鼻孔而不是用眼睛“看”人,这跟用手捂着鼻子一样,是要表达反感的情绪。

在旅途中,碰到有这些姿势的人,尽量少打交道。譬如:请他人帮助做某件事情之时,倘若对方做出用手摸鼻子的样子,或是用鼻孔对着你“看”,这应该视为他接受请求的可能性不大,或者说是拒绝的表示。

因此,跟讨厌的人迫不得已而交谈时,如果想尽快结束无谓的话题,不妨用手接二连三地摸鼻子。再加上不停地改变坐姿,或用手拍打物体之类的动作,也是其方法之一。另外,用手摸鼻子的行为,如果加上身体前屈的动作,则由该处表现出来的感觉也会有所不同。

坐如钟

坐姿不同,所表达的意义或所展示的思想情感就存在着不同。在社交场合,坐姿的礼仪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类:

1.要正确识别不同坐姿所表达的内涵

通常男性微微张开双腿而坐,是“稳重、豁达”的表示,而将一只腿架在另一只腿上,即跷二郎腿的坐姿常是“轻松、自信”的表示;“4”字形搭腿坐姿,所显示的往往是争辩或竞争性的态度;将腿自右向左交叉呈标准交叉姿势又常常表示的是紧张、缄默或防御的态度等。

2.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恰当的坐姿

人际交往活动中语言环境通常是由交往的对象、目的、空间场地等要素组合而成的,而不同的语言环境对男人的坐姿要求有所不同。在比较严肃的场合,应当注意要采取正规坐姿,通常是身体挺直、双脚并拢或略为分开,手自然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在比较随意的场合下,坐姿也可以随便一些,如腿可以交叉叠放,手的位置也可以随意一些,上身可保持正直或稍微前倾,双脚不宜过于前伸,在无桌子或其他物体支撑的情况下,常可以肘撑膝,手托下巴,但要注意身体不要逐渐放松下落;若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则应该坐在椅座中后部,腰背要自然地靠在椅背上。

3.要注意纠正不规范不礼貌的坐姿

在人际交往中,这样一些坐姿通常是不规范、不礼貌的:第一,骑跨椅子的坐姿,据观察,骑跨椅子的男人通常在人际交往中所显示的心态,是在面临语言威胁时所做出的防卫行为或为显示自己压制别人谈话而做出的姿态,而这种坐姿经常给人一种放肆或处于主导地位的印象,因而是一种十分消极的人体语言信号。第二,上身不直、左右摇晃或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往往显得修养不够。第三,4字形叠腿,并用双手扣腿,不断地晃动脚尖常常显示出的是过于傲慢、目中无人。第四,双腿分得太开,并且伸得太远也是不雅观的坐相。

立如松

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常见的姿势就是站姿。古人要求“站如松”,就是要求站立时像挺拔的青松一样端庄、伟岸,显示出一种自然美。

人们在生活中常常是站立的。站立时,应头正颈直,双眼平视前方,嘴唇微闭,下腹微收,挺胸直腰,双肩保持水平,两臂自然下垂,腿伸直,下体自然挺直,脚跟并拢,身体重心落在两脚之间。站立后,竖看要有直立感,即以鼻子为中线的人体应大体成直线;横看要有开阔感,即肢体及身段应给人以舒展的感觉;侧看要有垂直感,即从耳与颈相接处至脚的踝骨前侧亦应大体成直线,给人以一种挺、直、高的美感。

男女的立姿略有不同,形成不同侧重的形象。男子站立时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中间,不要偏左或偏右;双脚与肩同宽而立;双手可自然下垂,必要时可单手或双手在体后交叉。男子应站得英俊洒脱,挺拔舒展,精神焕发。

站立时应克服不雅的立姿,包括站立时弯腰驼背、身体倚门靠墙或靠柱、左右摇晃、歪头斜脖、撅臀屈腿、双脚交叉、叉腰斜立等。不雅的立姿给人以懒惰、轻薄、乏力、不健康的印象,是有损交际形象的。

优美的站立姿势,关键在于脊背的挺直。挺拔、立腰、向上是训练站姿的最基本要领。

1.挺拔

站立时要让身体主要部位尽量舒展,做到头不东倒西歪,脖不前伸,颈部直起,背不驼,胸不窝,肩不耸,腰部挺直,髋不松,膝不打弯。这样就会给人以肢体挺拔、精力充沛之感。

2.立腰

端正的脊柱是构成人体线条美的根本。脊柱本身并不是笔直的,从身体正面或背面看,脊柱是垂直的;从身体侧面看,脊柱是弯曲的,有一条正常的弧线;颈椎与腰椎向前弯曲,胸椎与骶椎向后弯曲。站立时,下颌微收,胸挺起,腰部立直,臀部肌肉以及腿部肌肉保持适度紧张状态,就能使人体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成弧线保持正常和适度,即达到给人以端正直立的形象。

3.向上

站立时,头要正直,有悬顶感,好像你的头顶被一根绳索悬吊着似的。身体重心向上的人,给人以精神振奋之感。重心偏低的人,常给人一种衰老和懒散之感;站立时,要收臀,用力收缩臀部两侧肌肉和股肌,使之向大腿内侧包紧,并适度提髋向上。此时双腿直立,脚掌要用力下压,上下抵住帮助夹紧臀肌,可使躯干保持直立最佳状态;站立时,要收腹,在臀部收紧时,腰背肌肉会收缩向前,出现挺腹。这时小腹要向后收紧,把气向上提到胃的高度。但不要提得过高,过高就会出现挺胸和身体僵硬状态。要使臀肌向前收缩和腹肌向后收缩的两种力量,相互抵住向上拔高。这样你就掌握了正确的站姿了。

行如风

人走路的形态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情绪及修养等,是人形象的一部分,要想塑造良好的形象就不得不注意走姿。

不同的人走路姿势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不同特征将我们的朋友从杂乱的人群中分辨开来。有一些特征是由于躯体本身的原因造成的,另一些却不是,如速率、跨步的大小和姿势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改变。如果一个人很高兴,他会脚步轻快;反之,他就会双肩下垂,走起路来好像鞋里灌了铅一样。莎士比亚在《特尔勒斯和克尔斯达》一书中有一句对一只大公鸡走路姿势的描述,文字极为生动:“这个高视阔步的运动家,以自己的脚筋而自豪。”一般说来,走路快且双臂摆动自然的人,往往有坚定的目标,并且能锲而不舍地追求;习惯于将双手插在口袋中,即使天气暖和也不例外的人,常常爱挑剔,喜欢批评别人,而且颇具神秘感,常常显得玩世不恭。

情绪不高的人走路时,往往两手插在口袋中,拖着脚步,很少抬头注意自己是往何处走。

走路时双手叉腰,上身微向前倾的人,如同短跑运动员,他想以最短的途径、最快的速度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当他似乎无所作为时,往往是在计划下一步的重要行动,并且积蓄了能突然爆发的力量,那叉起的前臂就像代表胜利的V字形一样,成为他的特征。

如果一个人心事较重,走起路来常会摆出沉思的姿态。譬如头部低垂、双手紧紧交握在背后。他的步伐很慢,而且可能停下来踢一块石头,或在地上捡起一张纸片看看,然后丢掉,那样子好像在对自己说:“不妨从各个角度来看看这件事。”

如果一个人采取墨索里尼式的走路姿势,那么他是一个自满甚至傲慢的人。他的下巴抬起,手臂夸张地摆动,腿是僵直的,步伐慎重而迟缓。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成功人士矫健的步伐带给人们一种健康与活力感。他们坚定的步伐透露出他们对事业与人生的自信,而别人也从他们的步伐中看到希望,得到自信,从而愿意和他接近、交流。这些成功人士也便走出了自身的魅力。

一位老板虽然他的公司濒临倒闭,但是人们从他的身上丝毫看不出颓废的气息。他一如既往、坚定有力的脚步让投资者看出了他的自信和能力,因此愿意为他投资。后来,他东山再起,又有了蒸蒸日上的事业。

有魅力的步伐能带来这么大的收益,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走姿也具有如此大的力量,给别人一个好印象呢?

走路要有魅力,其要领是:走路用腰力,要有节奏感。拖着脚步走,更显得没风度。切记不要弯腰驼背,这样会显得没有骨气和气质。速度要适中,要有节奏感,这样显得沉着、老练。

人的正常行走姿势,应当是身体挺立,两眼直视前方,两腿有节奏地向前迈步,并大致走在一条等宽的直线上。行走时要求步履轻捷,两臂在身体两侧自然摆动。走路时步态美不美,是由步度和步位决定的。如果步度和步位不合标准,那么全身摆动的姿态就失去了协调的节奏,也就失去了自身的步韵。

所谓步度,是指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步度的一般标准是一脚踩出落地后,脚跟离未踩出脚脚尖的距离恰好等于自己的脚长。这个标准与身高成正比例关系。即身材高者则脚长,步度也就自然大些;身材矮者则脚短,步度也就自然小些。所谓脚长,是指穿了鞋子后的长度,而非赤脚。但步度的大小与穿什么样的服装与鞋子也有关。例如,女同志穿旗袍,脚穿高跟鞋,那么步度肯定比穿长裤和平底鞋小得多。所谓步位,是指行走时脚落地的位置。走路时最好的步位是:两只脚所踩的是一条直线,而不是两条平行线。特别是女性走路时,如果两脚分别踩着左右两条线走路,是有失雅观的。步韵也很重要,走路时,膝盖和脚腕都要富有弹性,两臂应自然、轻松地摆动,使自己走在一定的韵律中,显得自然优美,否则就会失去节奏感,显得非常不协调,看起来会很不舒服。

男性穿西装走路时,要抬头挺胸,由腰部直着踢腿,才能显出活力。走路时不要无精打采,要对自己走路的姿势有信心,才会潇洒自如。

对走姿的要求是“行如风”,即走起路来像风一样轻盈。当然,不同情况对行走的要求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标准的行走姿势,要以端正的站立姿势为基础。

1.基本要领

走姿的基本要领是:双目向前平视,面带微笑收下颌。上身挺直,头正、挺胸收腹,重心稍前倾。手臂伸直放松,手指自然弯曲,摆动时要以肩关节为轴,上臂带动前臂向前,手臂要摆直线,肘关节略屈,前臂不要向上甩动,向后摆动时,手臂外开不超过30度,前后摆动的幅度为30厘米~40厘米。

2.步幅和步位

走路时姿势美不美,是由步幅和步位决定的。步幅是指行走时两腿之间的距离。步幅一般标准是一脚迈出落地后,脚跟离未迈出的另一脚脚尖的距离恰好等于自己的脚长。身高超过1.75米以上的人的步幅约是一脚半长。步位是指你的脚下落到地上时的位置。走路时最好的步位是:两只脚所踩的是一条直线而不是两条平行线。

3.美感在于和谐

走路用腰力,要有韵律感。如果走路时腰部松懈,就会有吃重的感觉,不美观;如果拖着脚走路,更显得没有朝气,十分难看。优雅的步姿有几句口诀:“以胸领动肩轴摆,提髋提膝小步迈,跟落掌接趾推送,双眼平视背放松。”走路的美感产生于下肢的频繁运动与上体稳定之间所形成的对比和谐,以及身体的平衡对称。要做到出步和落地时脚尖都正对前方,抬头挺胸,迈步向前。

4.应注意的问题

走路时应注意,最忌脚向内八字或向外八字;不要弯腰驼背、歪肩晃膀;不要步子太大或太碎;走路时不要大甩手,扭腰摆臀,左顾右盼;上楼不宜低头翘臀,下楼不宜连蹦带跳;不要双腿过于弯曲,走路不成直线;不要脚蹭地面;不要双手插裤兜;多人一起行走时不要排成横队;有急事要超过前面的行人,不得跑步,可以大步超过并转向被超越者致意道歉。

握手中隐藏的交际秘密

据说,早在“刀耕火种”的原始时代,人们就已经养成见面握手这种习惯。狩猎和打仗时,人们手中常常拿着棍棒和石头作为武器,以防不测。陌生人相遇,如双方都怀有善意,就都先放下手中的东西,伸出一只手来,让对方摸摸掌心,向对方表示自己手中没有任何武器。而后,两人再互相摸右手,以示友好。久而久之,这种“摸手”的习惯就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握手”了。

在中国,旧时的传统“见面礼”是抱拳、作揖。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人们见面时都伸出手相握,表示问候、祝愿和友谊。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人们相互见面时都要握手。两人初次见面时要握手,朋友久别重逢时也要握手。不管谁要同你握手,你都要把手伸给人家,拒绝握手是不礼貌的,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关系亲近者边握手边问候,往往会双手长时间地紧紧握在一起。

握手是现代社会交际中一种最普通的礼仪,它是世界上最通行的常用礼节。在各类商务、公务及普通的社交场合,握手礼是使用最频繁的礼节形式,不同的握手方式展现给人不同的形象。

握手,按字面理解为手与手的结合,但这种状态能发展成为心与心的沟通,即人们能够更多地从中感到一种强烈的连带关系。通过这种有力的握手,对方会对你的诚意、热情,特别是坚强的意志、强硬的外表等留下深刻的印象。

握手可以表现出一个人是否饱含真诚。真诚的人握着你手的时候是暖暖的,虽然他手的实际温度或许并不高,但他的真诚通过两只手热情地传递过来,让人对他产生一种真诚的信赖和好感。

有些人跟别人握手时显得很不真诚,做做样子,往往只轻握一下便松开,软绵绵的没有力气一般。有一个经理人说:“我不想和那个客户做生意,他是我见过的握手最无力的人,手冷冰冰的,我们每握一次手,我对他的信赖就减低一分,因为握手软弱无力的人缺乏活力,缺乏真诚。”

有些人跟人握手时,只不过是轻轻一碰就松开,而且是一面与人握手,一面斜视其他地方,或东张西望,这是极不尊重对方的表现。这些缺乏真诚,不尊重对方的毫无活力的握手对形象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与人握手时,握得较紧较久,可以显示出热烈和真诚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事实上,用力握手是一门学问,握手愈用力,愈可以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社交场合的握手礼,常常能折射出一个人的礼仪修养。如果与人握手时左手还插在口袋里,那显然毫无诚意;如果眼睛东张西望,或是伸出的手给对方一种有气无力的感觉,或是握得太紧叫人难堪,或是生硬地摇动都会令人不悦,印象不佳。恰到好处、优雅自然的握手就应是简短有力地一握,两眼愉快地凝视对方,表达出你温和、友善的心意和渴望进一步交往的美好愿望。

行握手礼时,应距离受礼者约一步左右,上身稍向前倾,两脚以左脚稍迈向前一点,伸出右手,四指并齐,拇指张开与受礼者握手。手要上下略用力摆动,然后与对方的手松开。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者向身份高者施行握手礼时,则应稍稍欠身表示态度谦恭,用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士与女士握手时,往往轻握女子的手指部分,但较熟的人或朋友可例外。关系十分亲近又久未见面的人,可边握手边问候,两人的手长时间握在一起,以表示双方的心情。

握手礼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行的礼节,也是人们日常交际的基本礼节。握手是社交活动中一个神秘的使者。怎样才能做好关系到初步印象的第一步呢?

1.把握好握手的时间

握手的时间应长短适宜,一般以三至五秒为好。如初次见面,握手时间不宜过长。如果老朋友意外相见,握手时间可适当加长,以表示不期而遇的喜悦或真诚,甚至可以一边握手一边寒暄,但一般也不要超过20秒为好。男士与女士握手,时间不宜过长,拉住女士的手不放是很不礼貌的。

2.选好握手的场合

应该握手的场合,至少有以下几种:

(1)在你被介绍与人相识时。

(2)与友人久别重逢时。

(3)社交场合突遇熟人时。

(4)客人到来与送别时。

(5)拜托别人时。

(6)与客户交易成功时。

(7)别人为自己提供帮助时。

(8)向人表示祝贺、感激、鼓励时。

(9)劝慰友人时。

握手应本着“礼貌待人,自然得体”的原则,并灵活地掌握与运用握手礼的时机,以显示自己的修养与对对方的尊重。握手虽然简单,但握手动作的主动与被动、力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身体的姿势、面部的表情及视线的方向等,往往表现握手人对对方的不同礼遇和态度,也能窥测对方的心里奥秘,因而握手是大有讲究的。

3.掌握握手的力度

握手用力要均匀,不要死握住对方不放,让人有痛感,尤其对女性,不能让女性产生痛楚感。也不要松松垮垮,软绵无力,尤其是男性,握手如果无力,只轻轻碰一下,被认为是毫无诚意或拒人于千里之外。对于女性而言,握手可以松软些,不必太用力,而且,男人同女人握手,一般只轻握对方的手指部分。握姿要沉稳、热情、真诚。所谓轻重适宜,就是指握手时的力度能传递自己的热情但又不失于粗鲁。

4.了解握手的方式

握手需要用右手。握手时要注视对方,千万不要一面握手,一面斜视他处,或东张西望,这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有时为了表示更多的敬意,握手时还要微微点头鞠躬。握手时要上下微摇,不是一握不动。男士之间可以握得较紧较久,以表示热烈。但要注意既不能握得太使劲,使人感到疼痛,也不能显得过于柔弱,不像个男子汉。对女士则只能轻握,也不宜握得太久不放,老朋友可以例外。

一般是站着握手,除因重病或其他原因不能站立者外,不要坐着与人握手。不过,如果两人都是坐着,可以微驱前身握手。

人多时,注意不要交叉式握手,可待别人握完再握。每逢热烈兴奋的气氛时有些人容易忽略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到朋友家中,客人多,只需与主人及熟识的人握手,其余的人只需点头致意。但经过主人介绍的,就要逐一握手致意。

握手时要脱去手套,如因故来不及脱掉就握手,须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不过据欧美传统,穿大礼服、戴白羊皮手套者,因不易脱下,按习惯可以不脱手套握手,但须请求对方原谅。另外,据西方传统,地位高的人和妇女也可以戴手套握手。

用右手握手后,左手也加握,也可说用双手握手,这是我国人民经常实行的礼节,以表示更加亲切,更加尊重对方。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来华访问的人增多,这种礼节已为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所熟悉,许多外国朋友也在采用,特别是在老朋友之间。但这种礼节,不必每次都用,男人对女宾则一般不用。

军人戴军帽与对方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

握手除是见面的一种礼节外,还是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如对方取得某些成绩与进步时,对方赠送礼品时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词讲话后等,均可以握手来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5.怎样与尊贵者握手

与尊贵者握手,如老人、长辈或贵宾握手,不仅是为了问候和致意,还是一种尊敬的表示。除双方注视,面带微笑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出手先后。

在一般情况下,平辈、朋友或熟人先伸手为有礼,而对老人、长辈或贵宾时则应等对方先伸手,自己才可伸手去接握。否则,便会看做是不礼貌的表现。

(2)握手姿势。

握手时,不能昂首挺胸,身体可稍微前倾,以示尊重,但也不能因对方是贵宾就显得胆小拘谨,只把手指轻轻接碰对方的手掌就算握手,也不能因感到“荣幸”而久握对方的手不放。

(3)与老人或贵宾握手。

当老人或贵宾向你伸手时,应快步上前,用双手握住对方的手,这也是尊敬对方的表示。并应根据场合,边握手边打招呼问候,如说:“您好”、“欢迎您”、“见到您很荣幸”等热情致意的话。

(4)与多人握手。

遇到若干人在一起时,握手、致意的顺序是:先贵宾、老人,后同事、晚辈,先女后男。还必须注意,不要几个人竞相交叉握手,或在跨门槛甚至隔着门槛时握手,这些做法也是失礼的行为。

(5)注意双手卫生。

在社交中,除注意个人仪容整洁大方外,还应注意双手的卫生,以不干净或者湿的手与人握手,是不礼貌的。如果老人、贵宾来到你面前,并主动伸出手来,而你此时正在洗东西、擦油污之物等,你可先点头致意,同时亮出双手,简单说明一下情况并表示歉意,以取得对方的谅解,同时赶紧洗好手,热情予以招待。

(6)与身份高的人相遇时。

在外交场合,遇见身份高的领导人,应有礼貌地点头致意或表示欢迎,但不要主动上前握手问候,只有在对方主动伸手时,才可向前握手问候。

6.礼貌的同女性握手

与女性握手,应等对方首先伸出手,男方只要轻轻的一握就可。如果对方不愿握手,也可微微欠身问好,或用点头、说客气话等代替握手。一个男子如主动伸手去和女子握手,则是不太适宜的。

与女性握手,最应掌握的是时间和力度。一般来说,握手要轻一些,要短一些,也不应握着对方的手用劲摇晃。但是,如果用力过小,也会使对方感到你拘谨或虚伪敷衍。

在握手之前,男方必须先脱下手套,而女子握手,则不必脱手套,也不必站起。按国际惯例,身穿军装的男子可以戴着手套与妇女握手,握手时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这是一种惯例。握手时,应微笑致意,不可目光看别处或与第三者谈话。握手后,不要当对方的面擦手。

7.握手的避讳

(1)忌目光游移。握手时精神不集中,四处顾盼,心不在焉。

(2)忌交叉握手。当两人正握手时,跑上去与正握手的人相握,是失礼的。

(3)忌敷衍了事。握手时漫不经心地应付对方。

(4)忌该先伸手不伸手。

(5)忌出手时慢慢腾腾。对方伸出手后,我们自己出手要快,不应慢慢腾腾。

(6)忌握手时戴着手套或不戴手套与人握手后用手巾擦手。

举止文明,彰显儒雅君子风范

举止文明是与风度密切相关的,只有做到举止文明,才能礼貌周到,才能尽显自己的风度。

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特别是与人交谈时,应避免以下不文明的举止。

1.翘头摸脑

在交谈中下意识地翘头摸脑也是一种不文明的举止。这种不自然的动作既不卫生,又显得你过于局促与怯场。它能造成他人对你的轻视,认为你缺乏社交经验,不懂礼貌或不善言谈。

2.抖动腿脚

抖动腿脚或许能使你消除紧张情绪,但却是一种很不文明的举止。它会使人感到你是一个缺乏自信的男人。而且,抖动腿脚还会带动桌椅一起抖动让人反感。

3.抠鼻揉眼

在社交场合,抠鼻揉眼都是不文明的举止,它不但容易给人一种感官上的刺激,而且还会让人感到你很傲慢,不拘小节,不懂礼貌。

4.距离不当

在与人交往时,还应该注意彼此的距离。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有失礼貌。距离过远,会使交谈者误认为你不愿意与之接近,嫌恶他;距离过近,稍有不慎就会把唾液溅到别人脸上,把口中或身上的异味传给他人,很令人生厌。如果对方是异性,还会使之戒备,甚至被他人误会。

那么,与人交谈时保持怎样的距离才合适呢?这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人们的交谈大致可分为:敞开、交流、亲密三种形式。交谈的形式不同,应保持的距离也就不同。

(1)亲密式交谈

亲密式交谈是亲密者之间交谈采用的形式,交谈者双方可能是至爱亲朋,也可能是热恋中的情人。交谈者双方相当随意,有些甚至是不可告知他人的隐私。因此,交谈的声音一般很小,只限于交谈者之间,是纯粹的“悄悄话”。这种形式的交谈距离完全由交谈者自己掌握,以不使交谈生厌,以不有碍观瞻为限。

(2)交流式交谈

交流式交谈是两个人交谈的形式,交谈的对象是唯一的,可能是你的同事、上级、客人,也可能是谈判对手、生意上的伙伴。这种形式的交谈大多都有确定的主题,交谈者需要听清对方谈话的内容,并随时做出反应。这种形式的交谈适合的距离是一米以外、三米以内。这样的距离既能正常地交流信息,又能使对方感到一种亲切的气氛,同时又保持了一定的“社交距离”。

(3)敞开式交谈

敞开式交谈是一个人同时与多个人交谈的形式,交谈的对象随意不确定,可以是就某一问题高谈阔论,也可以是交谈者之间随兴所至地随便闲谈。谈话内容不保密,声音以在场者听到为宜。因为这是一种即兴式的交谈,所以参与者对距离的远近不十分计较,以不影响正常信息交流为限。

5.装腔作势

男士的潇洒不是故作姿态、装腔作势,而是要在交际中自然大方、从容不迫、谈笑自若。在正式的社交场合,作为主人的男士,其作用很重要,他往往是社交活动成败的关键。他要热情接待每一位来访者,特别是要主动招呼妇女,要与之交谈,把她们介绍给大家,有时还要主动有礼貌地邀请她们参加舞会、游艺等活动。对于来访的长者,男主人要起立迎接并应扶之入座。对于其他来客,相见时要握手问候,分别时要礼貌道别。

6.举止潇洒

在交际中,举止潇洒也很重要。所谓举止潇洒是指交际者要显出其风度,男士的举止应具有“阳刚之美”。

男士应具有阳刚之气,但阳刚并不等于粗野。满口脏话、衣冠不整、不拘小节的“粗野”是一种缺少教养的表现。而说话和气、文雅谦逊不但能表现出你的修养,同时也可以表现出你的阳刚之美。

礼仪:男人交际的第一准则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个男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说,礼仪体现了男人的素质、教养,反映他对于交往礼节的认知和应用。

要想对礼仪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完整的认识,我们先要明确“礼仪”的基本含义,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意思:

一般而言,与礼相关的词最常见的有三个,即礼貌、礼节、礼仪。

礼貌,指人在交往过程中,通过言语、动作向交往对象表示谦虚和恭敬。礼貌侧重表现人的品质和素养。

礼节,是指人们在交际场合,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惯用形式,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方式。与礼貌的关系是:没有礼节,就无所谓礼貌;有了礼貌,必然伴随着具体的礼节行为。

礼仪是对礼节、礼貌的统称。

首先,礼仪是一种礼貌行为,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双方在言语举止上表现出来的谦虚和恭敬的礼貌行为。

其次,礼仪又是一种礼节活动。礼节实际上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惯用形式,是一种行为习惯。礼仪往往通过礼节活动表现出来。

礼仪,有其外在表现形式,一般体现为一个男人的仪容、仪表、仪态,包括人的容貌、姿态、举止、风度、衣着、修饰等。仪容、仪表、仪态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且体现对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是一个人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的体现。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男人的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和谐一致时,才达到了礼仪的最高境界。

—个在礼仪上达到最高境界的男人,其内心是善的,不仅有仁义之心,更行忠恕之道,真诚、大度,能处处为他人着想,体谅别人的难处,严格要求自己。而其外表也是美的——文雅的行为举止,优美潇洒的风度,得体端庄的打扮,自然大方的谈吐等。

仪容、仪表、仪态代表一个男人的外表形象,也反映了一个男人的内在修养。

可以说,礼仪体现了一个男人的修养、素质、知识的拥有量及其应用,一个礼仪修养水平高的男人,其行为举止就能留给人们美好的印象,这无疑有助于获得交往活动的成功。

礼仪通常是从称呼开始的。称呼,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也是当面招呼对方,以表明彼此关系的名称。它是人际交往语言中的先行官。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和对对方的尊重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

现在社交场合中,称谓语一般有五种。

1.姓名称呼

姓名称呼是对于一些年龄、职务相仿,好同学、好朋友、好同事等常用的称呼语。按照国际惯例,在正规社交场合一般都要用全称。

2.职务称呼

职务称呼是一种以被称呼人所担当的职务来作为称呼语的称呼。如经理、局长、厂长、院长、书记等。

3.职业称呼

职业称呼是一种以被称呼人所从事的职业来作为称呼语的称呼。如老师、律师、护士、服务员等。

4.通称

通称也叫一般称呼。这是在社交场合最简单、最常用的称呼,可以适用所有的陌生人。这种称呼不区分听话人的职务、职业、年龄。如同志、先生、太太、小姐、女士等。

一般在社交场合,男士不论年龄大小都可称呼先生、同志。妇女不管年龄大小也都可以称呼女士。在知道对方已经结婚的情况下对女子可尊称为太太。对未婚女子一般称呼小姐,但若不知道对方婚否,则也可以用小姐称呼。

对于男士的通称,称呼同志的在现在的社交场合用的远比先生要少,它只在某些场合用于对政府领导、警察、军人和公务员等的称呼。在涉外场合对于女性一般都要称呼女士,这是对女性的一种尊重。

5.亲属称呼

对亲属的称呼,多年来已经形成规范,如父亲的父亲称“祖父”,父亲的祖父应称为“曾祖父”。姑、舅之子应称为“表兄”、“表弟”,叔、伯之子应称为“堂兄”、“堂弟”。对待亲属的称呼,有时讲究亲切,不一定非常标准,如儿媳对公公、婆婆,女婿对岳父、岳母,都可以称呼“爸爸”、“妈妈”。这样称呼主要是表示与对方“不见外”,是自家人。

在社交场合,亲属称呼在传统意义上,有敬称和谦称两种。对辈分或年龄高于自己的亲属,可用谦称,一般在其称呼前加“家”字,如“家父”、“家姐”等。称辈分或年龄低于自己的亲属,可在其称呼前加“舍”字,如“舍弟”、“舍侄”等。称自己的子女时,可在其称呼前加“小”字,如“小儿”、“小婿”等。对别人的亲属,应采用敬称,在其称呼之前加“尊”、“令”、“贤”字等。如对其长辈,在称呼前应加“尊”字,如“尊母”。对其平辈、晚辈,在称呼前加“贤”字,如“贤妹”、“贤侄”。若在其亲属的称呼前加“令”字,一般不分辈分和长幼,如“令堂”、“令郎”、“令爱”等。

中餐西餐,礼仪有别

与西餐相比较,中餐的一大特点,是其餐具有所不同,而且各种餐具在用途上往往还有许多的讲究和门道。中餐餐具,即用中餐时所使用的工具。一般情况下,它又分为主餐具与辅餐具两类。

1.主餐具

中餐的主餐具是指进餐时主要使用的往往必不可少的餐具。主要有:筷、匙、碗、盘等。

(1)正确使用筷子

一般以右手持筷,以其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前部,共同捏住筷子的上部约三分之一处。使用筷子取菜用餐时,要注意下列问题:

一是不“品尝”筷子。不论筷子上是否残留着食物,都不要去舔它;

二是不跨放筷子。暂时不用筷子时,不要直接把它放在餐桌上,更不要把它横放在碗、盘上,尤其是公用的碗、盘上;

三是不插放筷子。不用筷子时,不要将其“立正”插放在食物、菜肴上;

四是不舞动筷子。与人交谈时,应暂时放下筷子,切不可以其敲击碗盆,指点对方,或是拿着它停在半空中,好像迫不及待地要去夹菜;

五是不滥用筷子。不要用筷子剔牙、挠痒等。

(2)正确使用勺子

匙又叫勺子,在用中餐时它的主要作用是舀取菜肴、食物,尤其是流质的羹、汤。在一般情况下,尽量不要单用勺子去取菜。使用勺子时,有四点注意事项:

一是暂且不用勺子时,应置于自己的食碟上;

二是用勺子取用食物后,应立即食用,不要把它再次倒回原处;

三是若取用的食物过烫,不可用勺子将其折来折去,也不要用嘴对它吹来吹去;

四是食用勺子里盛放的食物时,尽量不要将勺子放入口中或反复吸它。

(3)正确使用碗

碗在中餐里主要用于盛放主食、羹汤。在正式场合用餐时,用餐的注意事项有五点:

一是不要端起碗来进食,尤其是不要双手端起碗来进食;

二是食用碗里盛放的食物时,应以筷、匙加以辅助,切勿直接下手取用,或不用任何餐具以嘴吸食;

三是碗里若有食物过剩时,不可将其直接倒入口中,也不可将舌头伸进去乱舔;

四是暂且不用的碗里不宜乱扔东西;

五是不能把碗倒扣过来放在餐桌之上。

2.辅餐具

中餐的辅餐具指的是进餐时可有可无、时有时无的餐具。它们主要在用餐时,发挥辅助作用。最常见的中餐辅助餐具有:水杯、湿巾、水盂、牙签等。

中餐中所用的水杯,主要供盛放清水、汽水、果汁、可乐等软饮料时使用。需要注意的是,一不要用它去盛酒;二不要倒扣水杯;三是喝入口中的东西不能再吐回去。

湿巾只能用来擦手,绝对不可用以擦脸、擦嘴、擦汗。擦手之后,应将其放回盘中,由侍者取回。

有时,品尝中餐者需要手持食物进食。此刻,往往会在餐桌上摆上一个水盂,它里面的水不能喝,而只能用来洗手。

牙签主要用来剔牙之用。但尽量不要当众剔牙。出席宴会,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觥筹交错之际,我们的“吃相”和谈吐举止正向人们昭示着自己的修养与品格。

古往今来,餐桌都是社会交际的重要场所,因而餐桌礼仪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在餐桌上最要紧的是要检点自己的“吃相”。

在饭店宴请时,用餐前服务员一般要为每人送上一块热的湿毛巾,供进餐者擦拭双手,但不宜用于擦脸、脖子和手背。擦完之后,应将双手的腕部靠于桌缘,如桌面设有餐巾,当主人示意用餐开始时,方可将餐巾全部打开或打开到对折为止,平摊在自己膝腿上。中途离座,应把餐巾放在坐椅上,只有进餐结束时,方把餐巾自然地放回桌上。

古语说:“主不请,客不尝。”上菜后,待主人说“请”,再动手夹菜。取菜要适量,不要显得过于贪婪。如主人向客人敬酒,应起立回应,喝过酒后再开始吃菜。

吃东西时应一小口一小口地吃,咀嚼要闭嘴不要发出声来,吧唧嘴会令人讨厌;也不要一边嚼食一边说话。喝汤时,汤匙应由身边向外舀出,喝汤不要啜,也不要左手拿匙、右手拿筷“双管齐下”。

进餐中,嘴里的骨头和鱼刺应用筷子夹放在垫盘上,吃剩的菜,用过的勺,也应放在垫盘内。就餐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注意礼让,注意关照邻座的宾客,不要见到自己喜欢吃的,就“埋头苦干”,不理别人。

良好的餐桌礼仪不仅要求就餐者注意“吃相”,还要善于交谈。交谈时宜选择轻松、愉快的话题并遵守交谈礼仪,不高声大笑,不窃窃私语,不谈论隐私及过于严肃的话题。交谈时务必用餐巾拭嘴,以免食物残留唇边,影响雅观。

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和活跃餐桌上的气氛,作为主人应主动劝客人用菜。

一是当一道菜端上桌时,主人可简单介绍一下这道菜的色、香、味等特色,当客人对这道菜表示特别的兴趣时,还可简单介绍其烹调方法。与此同时应热情招呼客人动箸。

二是如餐桌上的客人有主次、长幼之别时,每道菜上来,主人应先请主客或长者首先品尝。

三是当客人出现相互谦让、不肯下箸的情况时,主人可站起来,用公筷、公匙为客人分菜。分菜应先分给主宾、长者,后依就座次序分给他人;分菜要注意适量和照顾客人的口味,如客人婉谢就不必强人所难。

四是有些菜肴用筷子分不开,可借助刀叉,或请在座的客人协助,千万不要用手撕拉,那样会有失文雅。

西餐就餐的基本礼仪

在西餐厅就餐的时候,如果你刻意观察一个人的举止,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了解一个人的修养、性格等。去高档的餐厅,一般来说,还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由椅子的左侧入座

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当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几乎要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坐下来了。用餐时,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两脚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2.面包的吃法

先用两手撕成小块,再用左手拿来吃是原则。吃硬面包时,用手撕不但费力而且面包屑会掉满地,此时可用刀先切成两半,再用手撕成块来吃。避免像用锯子似的割面包,应先把刀刺入中央部分,往靠近自己身体的部分切下,再将面包转过来切断另一半。切时可把面包固定,避免发出声响。

3.用汤匙也可以吃鱼

鱼肉极嫩易碎,因此餐厅常不备餐刀而备专用的汤匙。这种汤匙比一般喝汤用的稍大而且较平,不但可切分菜肴,还能将菜和调味汁一起舀起来吃。若要吃其他混合的青菜类食物,还是使用叉子为宜。将鱼的上半身挑开后,从头部开始,将刀放在骨头下方,往鱼尾方向划开,把骨剔掉。

4.由左至右,边切边吃

用刀叉吃东西时,应以叉子将左边固定,用刀子切一小口大小,蘸上调味汁送入口中。

5.刀叉的使用

基本原则是右手持刀或汤匙,左手拿叉。若有两把以上,应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里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轻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汤匙则用握笔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觉不方便,可以换右手拿叉,但更换频繁则显得粗野。吃体积较大的蔬菜时,可用刀叉来折叠、分切。较软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

6.沙拉的吃法

特大片的生菜叶用叉子切成小块,如果不好切可以刀叉并用。一次只切一块,不要一下子将整碗整盘的沙拉都切成小块。如果主菜沙拉配有沙拉酱,很难将整碗的沙拉都拌上沙拉酱,先将沙拉酱浇在一部分沙拉上,吃完这部分后再加酱。直到加到碗底的生菜叶部分,这样浇汁就容易多了。

7.刀叉的摆法

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应把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边说话边挥舞刀叉是失礼举动。用餐后,将刀叉摆成时钟上的四点钟方向即可。

8.其他就餐礼仪

(1)喝汤

喝汤时要用汤匙,而不是将整个碗端起来喝,用汤匙喝汤时,汤匙应该由自己这边向外舀,切忌任意搅和热汤或用嘴吹凉。

喝汤时避免出声是最起码的礼貌,当汤快喝完时,可将汤盘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托起,向外倾斜以便取汤。喝完汤之后,汤匙应该放在汤盘或汤杯的碟子上。

(2)咖啡和茶

喝咖啡或茶时,餐厅一定会附上一支小汤匙,它的用途在于搅散糖和奶精,所以尽量不要拿糖罐及奶精罐中的汤匙来搅拌自己的饮料,也不要用汤匙舀起咖啡来尝甜度,不然保证你一定会得到全桌人的注目。

喝咖啡或茶时,应该用食指和拇指握住杯把端起来喝,至于碟子就不必端起来了。喝完之后,小汤匙要放在碟子上。

(3)品酒

品酒要用眼、鼻和口来鉴别酒液的色、香与味。简单来说,品酒可分为以下3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先用眼睛观察酒液的颜色。选定餐酒后,侍应生会先将酒奉上,给你核对瓶上的标签。在确认餐酒品牌无误后,就会先倒少许酒液于杯内给你试饮,若你对酒质口味感到满意,侍应生便会继续添酒。试酒前,先要微微举起酒杯,轻轻打圈摇晃。先欣赏酒液的情况,再于灯光下观察其色泽,并要留意酒中是否清澈无杂质。

第二步,用眼观察过后,就要用鼻子去感受酒香。

先握紧杯脚,将酒杯轻轻打圈,让酒在杯内晃动,跟大量空气接触,释放香气,然后将酒杯凑近鼻子,慢慢享受酒香。

第三步,饮用餐酒,“咕噜咕噜”地吞下去,是一种浪费和失仪;应先呷一口,让味蕾感受酒的味道,然后再慢慢吞下。而一瓶优质佳酿,喝后酒香会留于口腔之内,久久不散,为晚餐带来丰富的味觉享受。

守时是最大的礼貌:树立你的信誉口碑

凡事讲求高效率的现代社会中,守时已是为人处世、交际往来的重要课题;愈先进的国家对守时的观念愈是注重。在分秒必争、讲究服务的今日,守时已是代表信用,重视顾客,以及对他人尊重的行为表现。所以,守时是人类的一种文明。

时间可以成就一个人,成功的秘诀在于守时,有时间观念,这是一种信用。

当你展示给别人的形象是拖拉、不守时的时候,别人还愿意与你合作吗?一位朋友向王总推荐一位印刷公司老板。这位老板知道王总的公司在印刷方面花费不少,想争取王总的生意。他带来了精美的样本、仔细考虑的价钱建议和热情的许诺。王总有礼貌地坐着,他在这位老板未到会前就决定不把生意交给他,因为他迟到了20分钟才来。接手王总公司印刷活儿的关键是守时。王总公司的印刷部件星期三送到,星期四装订,星期五发送到王总下星期出席的座谈会地点,迟一天就跟迟一年那么糟糕。王总的公司可能要10多位工人在既定的一天来将销售信、小册子、订货单叠好塞进信封,如果印刷品没运到,什么事都干不成。所以,当那位印刷公司老板第一次会议就不能准时出席,王总就推断出不能指望这个印刷公司老板能把他的活儿干好。

谁都能感觉到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和残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随着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现代人的时间观念也越来越强。而在职场中,公司的规章制度,首先体现在要求员工遵守工作时间上。上班伊始,你如果不能严格遵守上下班时间,必然会给人一种极坏的印象,造成上司对你责任心不强的评价;特别是由于你的时间观念不强而影响到他人的工作时,那将是不可原谅的。

办事准时、守时是获得别人信任的手段,做生意、签协议最讲求时效,所以,你千万不要觉得上班或办事迟到几分钟无所谓。

最好每天都能坚持提前一刻钟上班,做一些清洁工作或准备工作。你可以把领导和同事的桌子擦干净,但最好不要去碰他们的文件、书籍等私人物品;把地板擦干净,给花浇点水,倒掉烟灰缸里的烟灰,给饮水机换水,等等。

这样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上司会对你有一个极好的印象,你工作积极热情的形象自然而然就树立起来了。

下班时,则要待上司或老同事发出可以走了的指令后,再收拾办公桌,结束工作,最后离开办公室。

恪守时间是工作的灵魂和精髓所在,同时也代表了明智与信用。不把时间精确到分秒,就会造成麻烦。一家资金雄厚在本行业遥遥领先的公司破产了,就是因为一家代理机构在得到命令后,没有及时把必要的资金转移过来。

在商业交往中你一定要留下一个守时的好形象,许多你想打交道的精明、成功和有影响力的人士,并没什么“系统”去判断别人和决定买谁的东西,与谁做生意,帮助或信任谁。如果你不是守时者,别人会对你做负面评价。可以说遵守时间是一个有助于打动别人的简单方法。

不守时,就无从树立自己的信誉。没人愿意信任一个连时间都保证不了的人,也不会有人乐于同拖拖拉拉、效率低下的合作伙伴做生意。所以,要建立自己的信誉,就首先要遵守时间的约束,养成遵守时间、从不拖延的习惯。做事情从不拖延是使人信任的前提,会给人带来美好的名声。它最好不过地表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是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使别人可以相信我们能出色地完成手中的事情。遵守时间的人一般都不会失言或违约,都是可靠和值得信赖的。

要知道时间是最公正的消耗品,在它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别人的时间是对别人的一种礼貌和友好。因为有的时候即使是一分钟对别人也是弥足珍贵的。

在福尔顿报社前面的商店里,一位犹豫了将近一个小时的男人终于开口问店员了:“这本书多少钱?”

“1美元。”店员回答。

“1美元?”这人又问,“你能不能少要点?”

“它的价格就是1美元。”没有别的回答。这位顾客又看了一会儿,然后问:“福尔顿先生在吗?”

“在,”店员回答,“他在印刷室忙着呢!”

“那好,我要见见他。”这个人坚持一定要见福尔顿。于是,福尔顿出来了。

这个人问:“福尔顿先生,这本书你能出的最低价格是多少?”

“1美元25分。”福尔顿不假思索地回答。

“1美元25分?你的店员刚才还说1美元1本呢!”

“这没错,”福尔顿说,“但是,我情愿倒给你1美元也不愿意离开我的工作。”这位顾客惊异了。他心想,算了,结束这场自己引起的谈判吧,他说:“好,这样,你说这本书最少要多少钱吧!”

“1美元50分。”

“又变成1美元50分?你刚才不还说1美元25分吗?”

“对。”福尔顿冷冷地说,“我现在能出的最好价钱就是1美元50分。”这人默默地把钱放到柜台上,拿起书出去了。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政治家给他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对于有志者,时间就是金钱。

这个男人从此争分夺秒地去学习,最后终于成为一位有名的作家。

福尔顿曾说过:“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成功人士都懂得要守时。法国显赫一时的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仑,一次宴请部下几位将军,并在饭后议事。那几位将军迟到了。他便一个人先吃起来,等他们到后,他已经吃完了。他对他们说:“诸位,聚餐的时间过了,现在咱们开始研究事情吧!”他丝毫不理会那些不守时的将军们的饥饿和窘境。

约会准时是我们最常遇到的诚信问题之一。每逢节假日,朋友约好了出去是常事。事先我们都会定好时间和地点,可是到了时间后,总会有人迟到甚至不去。“路上堵车”,“起晚了”,“自行车坏了”……迟到者总是有千万条理由一一搪塞焦急等待着他们的人。更有甚者,参加活动的多数人都已到达,某君却迟迟不露面,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该君来电话宣称自己“不想去了”,苦等半天的众人此刻的兴致已经扫去了不少。若是又有几人也“不想去了”,精心准备的活动也许就此泡汤。这种不守时的人给别人留下了极差的印象,以后再有约会,恐怕也没人请他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