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那年花开》中,孙俪因为被诬陷与他人有不当性行为被“浸猪笼”(沉河),尽管电视剧中用的是网子,但基本呈现了这一刑罚。这种浸猪笼的确是中国旧时的一种刑罚,而且主要是私刑,即家族、宗族的负责人在家规或者族规,或者相关约定的支持下,可以对不贞的妇女采取这种行为。
网上的图片可以帮助了解,事实上,在制铁也不发达的古代,材料为竹子和藤条的猪笼,大部分会编的更密实一些。之所以有这种刑罚,尤其是家族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处决女性成员,很重要的一个心理或者社会背景是,女性的性资源不属于自己,自然也不允许自己自由使用了。

这是猪笼,装猪用的,用此装人本身具有羞辱意味。在制铁工业不发达的明清,猪笼主要是藤编或者竹制,肯定很结实。
如果一样东西很重要,那么它既是被摧毁的对象,也是被保护的对象。贞操这个东西尤其明显。
而体现这种对女性性资源的攫取与性自由的控制的另一项是贞操锁。
贞操锁这个东西的有趣在于,古今中外都有类似的文化、习俗乃至相似的物件。
西方这种物件出现在中世纪,可以大概理解为11世纪之后,十字军兴起之时,外出征讨(抢夺)的男人们害怕自己女人的性资源被别人开采,所以就发明了这么个玩意儿。同时,任何的战争,尤其是种族战争,男人被杀死,女人被强暴的情况非常普遍,所以贞操锁也有针对这种恶劣世情的保护方案。


西方中世纪的贞操锁,可以看出来,有抵御外来“侵犯”的作用。
中国呢,可以推测贞操锁主要出现在南宋以后。唐朝如此开化,一个坦胸露乳,皇族乱伦、女人可以养面首的时代,和女人们谈贞操,女人们估计会要求男人们也守贞。《开元天宝遗事》载:唐朝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到江浙一带长期出差,他的妻子在家“相思成疾”,竟然怀孕了,杨国忠对于自己被绿很是感恩,觉得是情深所致。
南宋之后,一方面因为战乱,另一方面也因为理学的兴起,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经济发展商业发达,男人们可以出远门做生意。三言二拍说的好多是南宋的事儿,其实是明朝成书,中间有不少淫乱和换妻的故事,比如《珍珠衫》就是的典型的换妻(这个咱们之前文中聊过了)。
可以很明显的判断出,商业的繁荣是导致贞操锁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丈夫出门,年轻媳妇要带上贞操锁(带),钥匙在婆婆手里。至于战乱年代,母亲给女儿带上贞操锁应该说是一种保护措施。

比较而言中国古代的贞操锁文气一些。或许其中有个原因,基督教认为自杀的不能上天堂,所以战争中的女人也不好轻易自杀,而中国女人以死明志保贞的是一种倾向性选择。
摧毁女性贞操,或者进行性羞辱的,除了战争、男权之外,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政治、社会或者历史。(当然,有时候我们可以理解,战争本身具有男权属性,而男权本身也具有战争属性。)

图片来自网络(书中也有,懒得拍照了)
越是乱世越没有人权,尤其是女人的人权。今天的叙利亚如此,旧时中国如此。太平天国的“长毛”攻打城市之后,第一件是就是烧杀抢掠,强奸妇女,所以听说城陷之后,城里会有一大批妇女上吊投井的;民国山东有一伙土匪攻打村庄,损失了一个小土匪,结果土匪头子就抓了村里的一个黄花大闺女,活活钉进棺材,活埋陪葬了。
忘记哪本书里看到,军阀杨森(记得是)有个小老婆与人私通被发现之后,被处以私刑:把这个小老婆扒光,用长铁钉钉在门板上,放一间房子里,让家里所有人,尤其是女性前来围观。直到三天后她死在门板上。
而对于女人以性虐、性羞辱、攫取或者毁灭性资源的刑罚,中外殊途同归。中世纪(14-17世纪,大约相当于中国的元朝到清初),欧洲出现基督教对异教徒的迫害,社会迫害往往会体现对女性的迫害,“猎杀女巫”成立延续几百年的现象。简言之,看哪个女人不顺眼,就可以污蔑其为女巫,然后进行虐待或者屠杀。而处罚、杀戮女人的方式在大部分时间里,一定有性虐的成分。


有一种臭名昭著的刑具,开花梨,看上去是为女人设计的,其实男人也可以用。

闭合状态下插入女人的阴道、肛门(含男性的肛门)以及撒谎和辱骂者的嘴里,然后行刑者摇动顶上的转子,就能让此梨开花,导致阴道或肛门毁坏,如果放进嘴里,那就下巴脱臼,牙齿崩裂。
当然,更多的刑具也不只针对女人,比如,其实犹太尖凳、刀凳也可以用到男人身上,即使用到男人身上,也带着明显的性虐的意味,默念着菊花自己感受吧。


所有图片来自网络,保留原水印,侵删,有兴趣的同学自己去搜。
从中可以看出,残忍与恶毒,是人性中一直隐藏着、潜伏着的特质。古今中外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