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成为百万vlogger

我似乎是在某一个瞬间突然领悟到了成名的意义:现实生活中没人理我的时候,还有众多的粉丝会毫无理由地说爱我。

当然,这只是我的臆测。毕竟,我一点都不红,即使想到“太红”带来的困扰,也无法感同身受。

即使我后知后觉又old school,vlog这个词和这件事还是充斥了我的生活;即使我貌似活得“佛系”,还是没能超脱到摒弃掉虚荣心;我开始觉得,或许可以发展点副业,或许能够通过vlog一战成名。

安迪·沃霍尔

“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成名”。

“每个人都可能成名15分钟。”

一想到vlog,安迪·沃霍尔的这两句话就反反复复地出现在我的大脑。“也许,[15分钟定律]的预言就是通过vlog被验证的吧。”我给自己即将开启的“vlog事业”找到了“理论”借口。

既然是个理论派,先好好梳理一下vlog的来龙去脉再按开始键。

📝

什么是vlog

Vlog,全称video blog (视频日志),顾名思义是用视频的形式记录日常的一种体裁。

“vlog”这个单词在2009年被收入韦氏大词典,2012年走红于YouTube,CaseyNeisat凭借连续600多天的具有一定专业性和辨识度的日更视频,成为“vlog之父”。从2018年,vlog在国内的开始了大范围走红,风靡B站,继而席卷微博。

🤳

开拍前要做的准备

拍摄器材

摄制器材

主业收入微薄又不是家里有矿,我的vlog事业需要小成本经营。相机不要买了,太重了也拿不动,先用手机拍拍吧;云台,没有云台真的是不行,端个盘子都手抖星人,没有云台徒手拍视频真的是不行,逛了逛淘宝,先买个便宜的用好了。

视频中的内容是vlog的核心,我坚定地相信,无论媒介如何变化,“内容为王”永远正确。私以为,真正的日记就是碎片化的,流水账般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懒了,便只留4字“今日无事”。可是,我们从小经历的文学教育中,此类的日记并不被认可;延展到vlog上,对于广大的陌生观众来说,过于平凡的流水账也会让人觉得无聊。

“又不是什么名人,没有绝美的外形,没有好玩的生活,别人为什么要看你。”

“平凡生活的细节与小心思同样值得记录啊,越是微小越是让人有共鸣。”

计划日记

一时间,我并不知道我要拍些什么,究竟是先随手记录一日生活,还是先准备个脚本,建构一个小故事呢?

自知不是天赋型选手,也没有自信能够仅凭星星点点的灵光乍现就云淡风轻地吸引大家来看我的短片。安全起见,我觉得还是要进行一番计划。不一定是周密的剧本写作,至少,别让自己在剪辑的时候无从下手。

很多工种归根结底都是“编辑”的工作,把各种各样的信息以一个恰当的、创意的方式排列组合。一支vlog最终呈现的效果如何,剪辑发挥着巨大的影响。

画面、收音效果、配乐、画外音、素材取舍、特效制作…… 以及剪辑软件的熟练程度,每一个环节,看起来都不轻松。我从电脑里翻出2年前拍摄的旅行视频,想先进行一下剪辑练习,打开premiere却发现,“我不会剪片子了”。真的很想感慨一句:不练习,就会失去相应的能力(有关创作的一切,均适用)。

视频剪辑

@你好_竹子 VLOG WEEK42

当然了,做一个专业的vlogger的话,将来在器材和技术上肯定要不断地升级。我先存下这个看似很geek的视频科技up主Tim,慢慢从前人之路汲取经验。

B站:影视飓风

B站:影视飓风

🎬

[小试牛刀-

第一支vlog]

万事开头难。对于拍摄vlog这件事,我想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如何突破自己在镜头前的尴尬。或者说,先尽可能地减少尴尬。思来想去,我找到了以下3个方式。

方法1: 不出门,在房间里,或者去一个没什么人的地方,拍自己。对着镜头,假装有人在与自己对话。念念诗,放放音乐,拍下天空的云和窗边飞过的鸟,看日出日落和对面大楼里的人,记录最细微的生活,莫名悲伤或喜悦的时刻。

✨Vlogger参考@合一翠

20岁出头的留法少女,有着无限的忧思与憧憬。她对着镜头自说自话,努力地表达,努力地成长,我也眼见着她从1000粉涨到了6500粉。

方法2: 拍别人。把自己当作是个纪录片导演(实际上可能不只是导演,还是编剧和后期,是一个“剧组”里的任何一个角色),记录发生在身边的人身上的事情(前提是,他/她/他们并不介意出现在vlog里)。

✨Vlogger参考@馬鯊鯊

图像、文字功底皆深厚。一支记录故事性极强的、电影感十足的vlog《去超市找我妈的情敌》让她一下子收获了大量的关注,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从四千粉到四万粉”。

方法3: 和朋友一起拍。一个人觉得尴尬的事情,一群人一起做,就不觉得尴尬了;一个人不敢做的事情,有几个人一起做,就无所畏惧了。不信吗? 去和朋友一起去跳一次广场舞,当你20多岁的肉体跳入平均年龄过半百的人群中,就知道在这个空间里,没有尴尬只有从众的快乐。

✨ Vlogger参考@ENKAKO可乐

人如其名,看可乐的视频,真的会觉得有如喝了大量可乐一般,十分地快乐,毕竟他vlogger的宗旨就是“Happy Everyday”嘛。 “见朋友”构筑起他视频的故事脉络,镜头中糅合了有趣、搞笑、魔性的日常对话。

简单来说,只要放出了第一支vlog,应该就可以算作是vlogger了。但,这项事业如何进行下去,如何一直讲给自己、讲给观众有趣的故事,如何一直能敏锐抓住灵感与巧思,如何能一直诚实地讲自己的真心放入影片……是比如何开始更难的话题吧。

初代vlogger之一@大概是井越认为“拍vlog是一件自恋的事,而拍好vlog的前提条件就是显得自己不那么自恋。”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的确是一个自恋的时代,或者说,是自我、自重的时代,因为人们,尤其是多思多虑的青年,有更多机会和渠道进行细腻地自我剖析。

从无人问津,到获取观众的一点点共鸣,再到对这个宏大世界的深入探索,vlog不仅记录了每一位vlogger在成长,也逐渐有了成为时代体裁的趋势。它是一种以“自我”为核心的影像文学,是建立在生活之上的解构、重组、编辑,存在于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之间。

青年在自恋、自我中拍下一支又一支的影片,记录成长的困境和心境的变化,甚至包括社会的议题,而后,这些存留下来的碎片,都会成为历史的证明。回顾历史,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体裁记录青年人的呐喊与彷徨,在未来,vlog就是21世纪10、20年代的载体也说不定——它以“我”为核心,从“我”的角度去思考生而为人、活在世上的意义。

也许可以这样总结一下:对于未来的人来说,vlog是寻找过去的途径;对于当下的自己来说,这些影像也是人们追溯自我的渠道。

当然,凡事有利有弊有两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过多地关注和暴露个人生活,也许会导致对社会宏大议题的冷漠,以及让vlogger们陷入“表演”之中,如同“真人秀”,在娱乐中失去了真实的生活,分不清是戏还是现实。Sighs……

Anyway,You,Vlogger

还是要怀着通过vlog建立一个

我们可能不是人群中最好看的,但可能是微信群里最好玩的,在你的城市中和我们一起野蛮生长。

责编 · L

撰文 · Xing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