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游戏无用论者,是不是都没认真玩过游戏?

编辑:涅瓦策划:马探长

作为一个老股民,最近最让我精神振奋的事,莫过于上证指数飙升3400点。

上证指数

有的人欢呼雀跃,有的人急的跳脚。有的人终于解套了,就开始装作股神了。

但说到许多人的基础股票理论,究竟从哪里来?经济学生会用手指指曼昆的eco101,喏就这本了。

曼昆的eco101

但我却摇摇头,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知识、经验往往都是从游戏中来的。

比如说《大富翁》,小时候你爱好股市操盘,黑卡红卡得心应手,但你妈一巴掌把你呼到退市,告诉你玩游戏没出息,对你的股市造成了致命打击。

大富翁游戏

玩不腻的大富翁游戏,让你从中学到了不少股票知识;而记吃不记打的性格,也给你积攒了追逐商业的勇气。

游戏,真的没用吗?

10年前打游戏,必须要像是做贼一样偷偷摸摸。一旦被发现,轻则没收作案工具,重则饱受家长老拳。

作为一个游戏爱好者,掌握的技能包括且不限于:

只是打个游戏,为什么要低调的像是特务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家长不理解:打游戏不单单费电费钱,还有损身体健康甚至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妥妥的电子毒品。年轻人想要通过打游戏学知识?too naive。

近几年我以为这种对游戏的刻板印象已经改变了好多,但是去年的一个视频还是让我如鲠在喉。除了感叹那位母亲的爱子心切,我对那位母亲的发言也感到错愕↓

在2020年,只要搜索游戏、毒害,你也依然可以看到这个仿佛千古谜题的争论:

游戏究竟是好是坏?

它没那么好,但也没那么坏。

客观地说,已经2020年了,对于玩家来说,很多的人生经验和新奇世界,都可以从游戏中接触到。

如果你是一个沉迷《中国式家长》的青涩学生,经历了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的历程,多半能体会到你的父母不计代价的付出。

如果你是做饭像是搞生化实验的黑暗料理师,也可以玩一把《烹饪模拟器》,享受一下安全烹饪美食的极致快感,还不用担心清理满目疮痍的厨房和满水池的饭碗。

但更为重要的是,你甚至可以体验完全不同的人生。

如果你想当三和大神,推荐你玩玩《乞丐模拟器》。

大冷天和乞丐兄弟们一起烤火,找烟头卖了刮彩票。

从垃圾箱找点剩饭剩菜,一不小心还能翻到奥利给。

老八狂喜

再加上UP主充满感情的文案朗诵,三分钟让你理解什么才是“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甚至连收破烂,你都可以通过<Barn Finder>(废品大亨)进行体验。

UP主老番茄的解说视频

在游戏中,你要花钱去某个地方捡破烂,不同的破烂有不同的价格。你要做的就是确保自己能捡到足够有价值的破烂。

75块钱的high five狼

而捡到的破烂在带回去后要摆在自己的二手商店里,等待客户的到来。

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顾客也会和你讨价还价,不过只要你把握住诀窍,让伸缩不定的蓄力条达到最长,不但能让顾客哑口无言,还可以让顾客以更高价购买。

卖的更贵也是销售技术

但如果你遇到了那些说“不用管我我就看看”的顾客,那你得小心了,他们有可能是小偷。

UP主老番茄的pony电视机被偷走了

在看到这些花样百出的精品模拟器游戏时,我在兴奋的同时却还有些沮丧,国内大部分的游戏厂商离这些游戏还很遥远,他们还在搞20年前的流行款传奇,达叔还在等着回收你的麻痹戒指。

夹在国内外两大类不同游戏类型中间的玩家们,终于开始思考,大家想玩的究竟是什么游戏,并且什么游戏才能称为好游戏呢?

电子游戏的历史其实十分短暂,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年的一款运行于真空管计算机上的井字棋游戏。

跳过电子游戏的原始时代,真正让电子游戏开枝散叶的FC游戏,离现在不过50年时光。

1980年,任天堂的《Game & Watch: Ball》

而你以为离你很远的CS1.5、红色警戒、魔兽争霸3,其实也只过去了18年左右。

现在的游戏,越来越栩栩如生,呈现出了艺术感和哲思,引人深思。

而我们也不再满足从虚拟世界寻求简单的解压快感, 对于好游戏的标准,也提的越来越高。

但回到这个问题的本源:人类为什么需要玩游戏?

如果你的老妈或者女朋友是个混迹学术界的大佬,你也许能听到她引经据典,用这个理论把你驳到目瞪口呆:

游戏是一种“虚幻的代理”,而且你也在“不断地做着无意义的抉择”①,游戏,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奶头乐。

奶头乐理论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游戏的意义也十分重大,在一些专家眼里看来,游戏,它会是一种对抗现实生活的另一种世界,人为创造出一种虚拟的自由②。

生活已经很苦逼了,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现实中大家都是修福报的社畜,但是在《上古卷轴5》里我可以杀鸡证道,在《巫师3》里可以当一个浪迹天涯四处留情的驱魔人。但某一天你没法玩游戏,那你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一个奔波中的普通人。

此外,它也会是我们学习,获得经验的手段。

正如:“你不能光看见光头强和两头熊搞事,你得看看《熊出没》中的环保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而这种寻求的意义,就正是我们对抗陌生、消灭未知的最直截了当的手段③。人类不能没有电脑游戏。

游戏不只是图一乐的工具。

在《这是我的战争》里,你可以扮演一个穷苦的战争平民,在废墟中搜集食物、武器等任何赖以生存的物资。

在这座炮火连天的城市中,你会遇到其他幸存者,他们有的善良,有的残忍,而你是要抢劫他们还是公平交易,都由你来决定。

在这场窥探人性的大局中,战争并不是只有荣誉和胜利,更多的是无辜的平民 以及 混乱的城市。

甚至,游戏可以反复再解读,再解构。

在B站,有很多人用GTA的素材,拍摄出一部部不同的小电影。其中优秀作品超高的播放量,足以让很多花大价钱拍摄的节目汗颜。

类似的二创作品遍布全网,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蕴含了创作者独立于游戏本身的审美和价值。

在B站,有这么一个被称为镇店之宝的视频,是老番茄制作的《烂俗笑话》。

老番茄通过GTA5游戏里自带的导演模式,给大家呈现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电影作品。

有人甚至觉得它可以跟《爱、死亡、机器人》相媲美

在《烂俗笑话》里,故事一共有三个,反复在探讨人性的复杂,其中有两个故事十分值得说说。

故事一,叫做《斯文人》,讲述的是两个男人喝酒自夸自擂的故事,一位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另一位则是一个有点小钱的老板。

他们的共同点是表面上称兄道弟,实际上,富老板看不起穷家伙,有学识的大学生也看不起这个土大款。

除此之外,他们表面上都自称是斯文的好人,但私下却多多少少有些品行败坏。

比方说男大学生自称渴望爱情,不在乎容颜。

但在街上看到女孩子,都只会以貌取人,暗搓搓地评判着对方的身材好坏。

而土豪老板呢?他自称虽然事业忙碌,但也要照顾好家庭,正在尽力地做一个好丈夫。

而老板刚自夸完后,镜头一转,就看到在别墅里,土豪老板不仅在外面找小三。

被老婆发现之后,而他所谓的“哄老婆”,就是对着老婆一顿暴打。

这个故事无疑揭露出了人性的虚伪和丑陋,而在第三个故事《潜水员》里,老番茄又进一步将人性放大,预言了2069年的世界。

在未来2069年,科技不断进步,人类因无节制的科技发展。自食苦果,球海平面持续上升,最终陆地淹没,人类文明陷入了生存危机。

人类文明被抹去,人类开始销声匿迹。

在偌大的地球上,拥有自我学习能力的仿生机器人,彻底取代了人类,继续在地球存续着。

但讽刺的是,仿生机器人虽然看似与人类没有什么不同,可以模仿人类生产、工作的行为,但他们也自然地模仿了人性的丑恶一面。

比如说相互不信任,为了一己私利相互残杀,导致人类的生存处境越来越恶劣,大家开始怀疑对方是人还是仿生机器人。

影片的结尾,以人类文明彻底沉沦为句号。但也无疑解释出了人性的复杂性。

我们是否外表都光鲜亮丽的,私下里却有着各种阴暗的想法?

我们是否也曾以貌取人?也曾唯利是图,将钞票、豪车奉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而这一系列问题,就是这部《烂俗笑话》所要尝试探讨的,充满了许多隐喻,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款由GTA5游戏做出来的一个小型电影。

不俗的播放量和充满哲理的留言区,意味着老番茄的这个充满思考的游戏二创取得了巨大成功。

老番茄只是游戏二创UP中的佼佼者之一,在 B站百大宠粉季里,不仅仅有老番茄在直播中斗智斗勇,和粉丝花式互动。

你还能看到更多的游戏二创UP主受粉丝肯定的证明。

游戏让UP和我们产生了联系和共通,通过对游戏体验的分享,我们从中受益、成长。

对于游戏本身,只需耐下心仔细思考一番,你就能发现:

游戏,能指引我们未来。

如果你玩过《无主之地2》,你就知道,《无主之地2》中的潘多拉星球蕴含了大量的 Eridium矿,玩家在游戏过程中会经常见到和用到这种矿。

E矿是黑市的硬通货

事实上外星采矿并非无稽之谈,国外行星资源公司致力于开采小行星矿产,并将收获的材料用作太空中的建筑材料。部分贵金属用于高端电子产品、实验室设备和航天器部件制造。

该公司官网

而《赛博朋克2077》中,各种人体的机械改造也不是凭空捏造的幻想。

马斯克曾在发布会上畅谈脑机接口,为你的大脑添加一个芯片,掀开生物科技的新篇章。

BBC相关报道

从这一角度上,游戏好像预言了我们的未来,人类又会走向何方?

是《地铁2033》中核冬天后寻求人类曙光的男主角Artyom?

地铁2033

还是《奥威尔》中信息时代隐私泄露的每一个人?

无数的可能下,可能我们玩过的角色就或许警示又预言着人类的未来。

别再说游戏没有用了。

参考资料:

1.MacCallum-Stewart, E. and Parsler, J. (2007) Illusory Agency in Vampire: The Masquerade–Bloodlines. Dichtung Digital 2007.

2.Caillois, R. (2001) Man, Play and Games. Trans. Barash, M.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3. Iser ,The Play of the Text. In: Prospecting: From Reader Response to Literary Anthropology.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p. 24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