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听说过水下摄影师,这在如今已经屡见不鲜了,除了拍一些海洋生物,水下婚礼、水下xx都已经是家常便饭……
但是,如果深一点呢?然后再深一点呢?水下几百米的深海,在那里拍摄的人,被称为 “黑水摄影师”,他们全凭热爱,拿自己一不小心就会丢掉的命,寻找着黑水中的海洋生物。
入海
黑水摄影师张帆现在的生活,一年会有大半的都在海里和船上漂着。
黑水不是四川藏区的黑水县,而是译自Blackwater, 指在水深几百米的深海海域之上放置浮标,浮标下绑一条20~30米长的绳,每隔5米都挂有强光灯作为深度标识,浮标在水面顺流漂,潜水员们也一样跟着漂流,围绕在这条灯绳周边,寻找和拍摄黑水中的浮游生物。
摄影师张帆
张帆从小就喜欢海洋生物。2岁时候跟着父母搬家到海口,张帆就这样在海边和贝壳们度过了童年。
1995年5月,5岁半的张帆画了一张名为 《海阔天空》的绘画作品,图上画了近50种鱼虾等海洋生物。那时候的张帆对动画绘画充满兴趣,他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转用镜头去记录海洋生物们。
直到2003年,张帆来到中央美术学院念大学。“其实最早我想学动画,很喜欢动漫。但是上学的时候看了很画册,尤其是水摄方面的画册,突然发现这种更写实的手法可能更适合我,毕竟从小画画就被别人评价是绝对的写实主义。”
就这样张帆决定尝试做个水下摄影师。
一开始,张帆并不擅长潜水,只是去到海南涟水一带,拿着二手的奥林巴斯小相机或是佳能7D相机套一个防水袋,咬着一根浮潜的呼吸管就下了水。“那时候海水很清,拍水生物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很快就拍了将近100种。但后来还是觉得有必要好好学潜水才能去到海里更远的地方,这样才能拍多些喜欢的水生生物。”
于是张帆开始学潜水,2010年在海南学会水肺潜水,到了2014年,正式在苏州海洋馆学会自由潜。
危险的海底
“从开始潜水到现在,我已经去过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常去的是菲律宾,一年会去七八次。因为菲律宾在珊瑚的黄金分布区,物种丰富。尤其是阿尼洛,那里是火山地貌,物种丰富度极高,湾内还时常会有被其他地方的水流冲来的物种,其中便包括很多来自深海的生物们。”
多数时候,张帆总是自己背着一身摄影设备和潜水装备,就出门去了海边,偶尔也带几个也想潜水或梦想做水下摄影师的学生。“学生们年龄跨度很大,从十来岁到五十多岁的都有。他们都和我一样热爱海洋和水生物们,所以有些学生不擅长摄影也没关系,对我们而言,只要置身于海洋之中,就像真去了宇宙一样,那种感觉是很舒适的。”
潜入深海,对一如张帆这群热爱深海的人来说,是梦幻的。但在旁人看来又多少会觉得危险,毕竟海底可能随时会碰见有毒或是伤人的动物。
“我们在美国那边拍摄都在深海,海洋生物容易被光吸引过来。吸引过来以后,它看到我们这些游动的生物,可能会受惊,会来撞人。比如说剑鱼等大型的鱼类游速都非常快,就曾经有潜水员的腿被剑鱼扎穿,也有虎鲨咬潜水员脚蹼,所以我们在美国拍黑水就不能穿白脚蹼。因为看起来比较像鱼身上的反光,可能会招来鲨鱼。
“但其实鲨鱼也极少会刻意攻击人类,我们大多是时候都是遭遇被水母蜇的情况。所以我们拍黑水的时候,一般都穿得很严实,包括手套袜子靴子头套甚至是脸基尼一整套装备,尽可能让皮肤不要暴露在外。”
被蜇的次数多了,张帆觉得一切都不是大事儿:“反正被水母蜇了,也不会感觉到头晕,只是会肿起来,不过是给肿起来的地方涂点醋,基本上三两天就好了。”
家人朋友起初还会觉得黑水拍摄的事危险,所以也曾尝试劝他放弃,但张帆对海洋和水下生物们的喜爱太过狂热,久而久之身边的人也都被他带着,开始喜欢上看他拍摄的海洋生物们了。
要是不小心就成了尸体
从张帆正式成为黑水摄影师到现在,拍过的海洋生物很多。能叫上名字的就有近500种,还有一堆很难鉴定的。因为不知道名字,所以很难区分成体和幼体究竟是不是同一个物种,张帆便也不知道该如何给它们计算数量了。
这些年张帆为了自己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海洋,自己学了很多生物学与地理学的知识,拍得越多学得就越多。每天拍完,就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开始写拍摄日记,写得多了,就成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专题作者和摄影师:“跟别的杂志做专题不太一样,我就都自己写稿自己拍照。”
在海底世界,张帆见到了很多在陆地世界里走进博物馆或翻开书本都找不到的生物和非生物,其中 还包括“二战”时期的各国沉船军舰与尸体,“我去过最深的地方有65米,在65米深的海底,一切历史的印记都保留得十分完整。甚至在一个马桶上面发现了完整的大腿骨。”
我问他第一次见到尸体时候害怕吗,他说:“其实还好,毕竟那个地方就像是一个历史景点,自己就像见证了别人的命运。”
“但是那里实在太深了,起初也只有潜水艇才可以抵达,潜水员能够活动的时间也很有限。所以需要提前做好计划,从哪儿进又从哪儿出都需要非常严格地根据潜水计划执行,不然海里就会多一个尸体。”
“对我来讲,既然做了黑水摄影师,生死这个东西就已经看得很淡,不过只需注意注意安全,不会有什么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