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载自 |啃老师陪你喝一杯
- ID|kenlaoshiheyibei
- 作者 |啃老师
跟大家做了个小调查,收集到了很多妙趣横生的祝酒辞,各地的喝酒文化也让我大开眼界。
今天做个不完全的分享,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们都来对号入座。
内蒙古
传说中的内蒙古,一向都是「生猛」路线。自己本身就能喝,再加上热情好客,12个盟市喝酒的方法各不相同,因此衍生出了众多的劝酒文化。
对于一个不怎么能喝酒的人来说,如何委婉地拒酒才是最需要在内蒙学习的课程。因为不论你提出什么样的借口,可能总会被热情的内蒙古朋友化解…
比如在内蒙有个叫「歌声不断酒不断」的玩法。
喝到尽兴时,主人家会高歌一曲。唱歌的时候,一般会有人带着蓝色哈达给客人敬酒。别光顾着鼓掌,只要歌声不停,酒也不能停,你得一直喝。
在这里,提醒大家一下,在内蒙古问别人的酒量是多少,如果对方伸一个手指头,高能预警,那不是一两也不是一斤,而是一直喝。
内蒙祝酒辞欣赏:
「草原雄鹰展翅飞,一个翅膀挂两杯。」
「最重要的是好多时候都是唱歌,歌声不停酒不停!」
「我先介绍今天桌上的几位朋友,喝完之后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就是你认我们这些朋友,我们自己喝一杯;要是你说不出来名字,就是情谊还没到,你自己喝一杯。准备好没?先从你旁边的格拉仓巴拉丹扎木苏日丹开始,再往下是乌勒吉德勒格列日图愣…」
山东
「山东酒文化太多了。」这是一个山东朋友的感叹。而外地人去了山东,能「活着」回来,就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山东人的酒局,入座有规矩,饮酒也有规矩。招待重要的客人,都要分主陪副陪三陪四陪…说是喝酒,不如说是一场筹备良久,组织有序,分工明确,纪律严明的「外交任务」。
规矩是「三二一」和「一二三」,一共六杯酒,在这之前,客人是不能主动出击敬酒的。具体怎么说,主陪带前三杯,第一杯三口喝掉,第二杯两口喝掉,第三杯一口闷;然后换副陪带三杯,规矩同上,轮次反过来。
最后,山东能看见二两的白酒杯就算你烧了高香了,一般都是三两三或者二两半,也就是说,一瓶白酒,要么倒三杯,要么四杯。
在主陪和副陪带完以后,自由时间开始,这个时候就是「私人恩怨」了,开始单挑。自己人也不能闲着,和两个叫「加深一个」,给客人敬酒主人方也要「陪一个」。最后,主陪会招呼大家喝较后一杯,即宴请结束的信号,俗称「门清」,济南叫「整整盅子」。
这项外交任务成功与否,取决于有没有把人「喝倒」,不管是谁,喝倒了就算喝好。
山东祝酒辞欣赏:
「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
「我透了!你随意。」
「青岛不倒我不到。」
「老板一人一箱啤酒!来来来好久不见了先吹一个!」
「说吧,分几口。」
「能喝一两喝二两,这个同志够豪爽;能喝二两喝六两,这个同志要培养;能喝半斤喝一斤,这个同志最贴心;能喝壹斤喝壹桶,下回提拔当副总。」
广东
广东人还是比较温和一点的,不那么喜欢劝酒,所以去广东不容易「被欺负」。在酒桌上,还是讲究相对「公平」,比如头三杯肯定是大家一起来的。
即使被灌了,也不像北方那种「往死里喝」。广东人的祝酒辞,简单直接不绕弯子,据说还有很多「脏话」夹杂其中。
广东祝酒辞欣赏:
「劈!(PK)」
「支吹!(吹瓶)」
「饮啦,养金鱼莫?」
「红荔牌红米酒,饮死晒你d班好朋友。(红荔版红米酒,把你这群好朋友全喝倒)」
「恭喜发财,三个一斋,劈!」
「新郎哥敬酒,发财又就手!新郎哥敬酒,贵人到门口!新郎哥敬酒,间间银行有户口!」
「杯底ke杯面,唔饮唔比面。(把杯底翻过来,不喝不给面子)」
「七八九饮到呕硬骨头食地球。」
「出来捞世界,啤酒唔准戒。」
东北三省
所有东北人都是酒蒙子,如果你问东北人:听说你们一顿饭6瓶酒是真的吗?东北人会回你:如果你在东北一顿饭是6瓶酒,那么…你只能跟孩子坐在一起。
感情深一口闷,就是「干」,没有什么事儿是一顿酒解决不了的。当然,如果你真的不能喝,可能会有人对你说「喝一半吧」,这是危险的信号,对方说出了这句话就代表对你很失望了,是赤裸裸的嫌弃。
去东北喝酒,就不要想走着出来,肯定是抬。同时东北的祝酒辞也是相当丰富的,各种顺口溜张嘴就来,这也跟东北喝酒主要是喝「氛围」有关。
东北人更可爱的一点,是他们劝酒不仅是为了把对方劝倒,是自个儿也「舍命陪君子」。
东北祝酒辞欣赏:
「一看你就不是喝酒的银(人),喝酒银用吃菜吗?」
「你不喝,我不喝,东北文化谁 (séi )传播 (bē );你不醉,我不醉,马路牙子谁 (séi )来睡?」
「我先旋一个!」
「祝大哥吉时吉日吉如风,丰年丰月如风增,增福增禄增长寿,寿山寿水寿长生,生财生利生贵子,子孝孙贤代代荣,荣华富贵年年有,有财有势有前程。」
「酒杯一端,心情放宽;酒杯一举,彬彬有礼;朋友一起皆大欢喜,能喝多少全都看你。」
「水在流,鱼在游,这杯不喝没理由。风没吹,雨没下,这杯你咋也得碰一下。」
四川
在四川,千万不要想着躲酒,四川人很聪明的,因为他们自己也深谙各种「躲酒」招式,如果真的喝不了,试试打感情牌。
劝酒也一绝,不跟你玩硬的,但很会绕着法子劝你,有一个经典的段子是这说的:
– 哎呀我真的喝不得,我喝酒过敏。
– 过敏啊,那你就抿起喝撒。(现在的标准是喝一指)
四川人的酒局更偏向喝烈的,因为出产的浓香型白酒在白酒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也深受当地人喜爱。
也就是想说,千万不要逞能说自己酒量好,说自己酒量好,那你就是「地主」了,等着被大家「斗地主」吧。
四川祝酒辞欣赏:
「屁股一抬,喝了重来。」
「一杯两杯喝不翻,妹儿看到最喜欢。三倍四倍喝不摔,那个不说你最歪,五倍六杯喝不麻,你娃马上就要发。七杯八杯喝不倒,哥子绝对当领导。」
「我给大哥倒杯酒,大哥不喝我不走,大哥喝了我还有!」
「只要感情到了胃,4瓶8瓶喝不醉!」
「天王盖地虎,四川白酒最威武。」
「大表哥,小表哥,大家一起喝喝喝。」
「能喝一两喝二两,勒种朋友最豪爽;能喝二两喝五两,勒种同志要培养;能喝半斤喝一斤,勒种兄弟最贴心。」
「不吃又不喝,感情要滑坡。」
河南
河南和山东的劝酒文化有点相似,酒风带着浓烈的北方人的彪悍。
有一个自古传下来的规矩,叫「端酒为敬」。当主人给客人敬酒时,如何客人不喝完,主人是不会坐下的,同样不把客人喝倒也是招待不周的。
河南喝酒劝酒讲究「7」这个数字,贵客临门七杯酒,不喝是不行的。
那喝了这七杯,还有「端七碰一」,就是说,还得再碰一杯。第一次上门,是这个数,第二次变成了端五碰二,直到碰成端三碰三,大家一样,以后喝酒就随意了。
还有一个有趣的「鱼头酒」:
在河南酒桌上,鱼是很常见的,鱼头要对准主宾或年长者。有句话叫「头三尾四,脊五肚六」,鱼的这四部位对着谁,谁便要喝几杯酒。
鱼眼睛夹给谁,谁便要喝3杯,此谓「高看一眼」,两只眼睛,便是6杯;
鱼脸夹给谁,谁便要喝2杯,此谓「赏个脸面」,左右两腮是4杯;
鱼的背鳍夹给谁,谁便要喝3杯,此谓「一帆风顺」;
鱼尾夹给谁便是「委以重任,娓娓动听」,喝2杯;
鱼翅夹给谁便是「展翅高飞」,喝是3杯,四个鱼翅是12杯;
鱼肚子肉意为「肝胆相照」,夹出去要同饮2杯,即4杯…
河南祝酒辞欣赏:
「一两二两不是酒,三两四两漱漱口,五两六两才是酒,七两八两扶墙走,九两十两墙走人不走。」
「一心一意,两全其美,三星高照,四季如春,五福临门,六六大顺,旗开得胜,八仙过海,天长地久,十全十美。」
「一杯两杯都是情,鱼头酒不喝哪能行!」
「头发一边倒,一看就是大领导;戴眼镜的不一般,端起酒杯一定干!」
一些其他省的祝酒辞
广西:「酒不够码不威,不喝茅台喝土茅台(自家酿的各种酒)」
山西:「一壶酒,第一下想喝多少喝多少,第二下喝多少剩多少,第三下剩多少喝多少!」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非官方):「样样好,样样好。(少数民族有祝酒和划拳的歌)」
福建:「你喊,林被喝!(摇骰子你大胆喊,输了爸爸我喝)」
一些有趣的喝酒文化
湖北荆州的朋友说,在他们那儿,早上是一碗热干面加一碟卤菜配二两白酒,喝完后再去上班的。
湖南永州的朋友说,自己老家的人干活要喝「早酒」,一海碗40几度的自酿米酒,喝了才有劲。
福建龙岩的朋友说,喝酒猜客家拳:「潜伏手,满堂!一心敬呀,两人好呀,三月早中,四季发财…满满堂呀!」
北京的朋友说,北京人喝酒从古到今挚爱二锅头,那叫一个实在,这「实在」还体现在北京人喝酒的规矩上。倒酒不说倒酒,说「满酒」,敬酒之前,酒一定要倒满,满到流出来那种才算理儿。
潮汕的朋友说,潮汕男人都常在外头交际,什么场面都喝过,只要是酒,就没有不能下肚的。
江苏的朋友说,江苏人饮酒以白酒为主,尤其是苏北地区居民喝酒比较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