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今天不调酒改调咖啡了啊?”我看着手上这杯带着“奶盖”的冰镇饮料,对着调酒师Jay调侃道。
“是啊,这个”咖啡“我特意为你调的。来,干杯!”Jay拿起手中的马天尼杯,诡异一笑,对着我做了一个碰杯的动作。
看着Jay的笑容,我隐约察觉到杯中之物并不是单纯的冰镇咖啡,但碍于面子还是一饮而尽。一杯下肚,口中回荡着奶油的甜腻和咖啡的香醇,但同时有一股浓烈的酒精味道涌现在口舌之间。
“伏特加!”我惊叫了一声。

说起伏特加,人们首先就会想到喝酒后能单挑黑熊的战斗民族——俄罗斯人。而事实上伏特加的起源和俄罗斯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俄国早在12世纪就开始使用蜂蜜发酵酿造酒精类饮料,可谓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酒鬼”。此时酿造出来的酒杂味很重,和现在的伏特加差别还是很大的。但是俄国人这种久远的喝酒历史也促使了他们对酒精的学习与认识不断地提高。
到了15世纪,俄国的宗教代表团前往意大利学习了蒸馏技术,并引进回国,结合谷物、土豆的发酵技术,制造了更为纯净的蒸馏酒。由于俄国人对酒精功效的深刻认识,他们不久就开始使用较为纯粹的精馏酒去进行消毒和服用减轻伤口痛楚,并用首次使用“伏特加”一词对这种酒类药物进行了记载。

伏特加的烈性和俄国的寒冷气候简直是天作一对,部分的俄国人开始尝试把这种药作为日常饮用品使用。俄国当时的伊凡三世马上发现了这一状况,为了垄断伏特加的销售利益,他们明文规定只有在官吏的监管下才能制酒卖酒。此时欧洲其他的大部分国家还是将这种酒精作为药物使用。
但官方的管制并没有限制伏特加的流行,并且随着工业革命的推动,蒸馏技术日益娴熟,伏特加产量和纯度都有了质的提升。
在18世纪,相传俄国一个名为史密诺夫的酒保使用活性炭过滤蒸馏酒后,发现得出的酒无杂质无臭味却更加浓烈香醇,他为此广为宣传,并得到了举国上下的认可。战斗民族一下子找到生命的源泉,把伏特加当水喝,甚至有人喝坏了身体。俄国政府不得不出台政策限制伏特加制作必须勾兑蒸馏水而降低酒精的度数和毒素。1917年俄国革命后,流亡法国及美国的俄罗斯人不忘至爱的杯中之物,将伏特加带出了国门,并从此走向了世界。

“不是喝懵了吧?”Jay的声音把我从思绪中惊醒,看着一面迷茫的我,他不解地说:”这杯白俄罗斯没有这么冲吧?我再调一次给你看看,回回神。”
材料:伏特加40毫升、咖啡利口酒20毫升、鲜奶油和冰块适量
做法:选适量冰块放入杯中,按顺序注入伏特加、咖啡利口酒,用搅拌棒调匀,并均匀洒上一圈奶油。
“再来一杯?”Jay把酒杯推到我面前。
“来就来。”我接过酒杯“咕咚”一声一饮而尽,似乎找到了半分战斗民族的豪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