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那么帅的「纳刀」动作,中国古代刀剑入鞘时为何没有?

  •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冷兵器研究所
  • ID|LBQYJS
  • 作者人渣・啸・西风

在日本剑术中,尤其是居合道,有专门的拔刀术以及纳刀(收刀)技法,还讲究「残心」,就是即便毙敌以后仍然不能放松警惕,在纳刀(收刀)时讲究配合残心,要保持警惕不能去看刀鞘,不然容易被人趁机偷袭,凭借左手的辅助,稳定缓慢的把刀插回刀鞘之中。看起来就很有仪式感,听起来也觉得很有道理。这种拔刀和收刀的动作也随着日本的文化输出而传播开来,这就让很多冷兵器爱好者纷纷模仿,然后就有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武术中没有类似日本居合道的「纳刀」这种动作?

居合道纳刀的技法动作,因为帅气有仪式感。也有很多人对于居合道并不特别了解,会产生疑问,拔刀术真的如同《浪客剑心》里说的那么厉害吗?战斗之前都不出鞘?日本人砍完人直接收刀的吗?说是有血振,但是随手一甩就能把血都甩干净?要没甩干净血,弄到刀鞘里不是很难清洗?血要干在鞘里不会刀都拔不出来吗?到时候岂不是走到哪里还会有一群大头苍蝇跟着,仿佛死亡骑士?所以我们首先要先了解一下日本的居合道的基础常识。

浪客剑心

居合道著名的拔刀术,主要是应付突发情况,比如在居酒屋喝酒的时候,突然仇家冲上来袭击,自然要快速出刀来斩杀对手。但是在正面作战的时候,拔刀术就没有《浪客剑心》中描写的那么有用了。毕竟日本剑道也是出鞘状态进行对抗,没有两边从拔刀术开始起手的。多一个拔刀动作在正面作战中其实还是嫌慢。

浪客剑心

而居合道中的「血振」虽然有好几种不同的手法,但是无论什么手法自然都是无法完全甩干净刀上的血,只能是甩掉大部分的积血。只是现在居合道也不会真的砍人,刀上都没有血,所以省略了擦血的步骤。实际上在血振之后,是要有一个左手掏怀纸的动作,居合道纳刀时,刀在鞘口整个拖过去这个动作,其实就是擦血的动作。左手掏出怀纸后,抓着刀刃撸一遍擦掉血,扔掉怀纸,然后左手扶刀鞘开始收刀,用左手给刀背一个指引。这样就可以不用看刀鞘就把刀插入鞘中。

浪客剑心

其实,中国古代对于如何收刀,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毕竟中国刀剑的种类实在是太多了,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各式刀剑那么多,怎么去制订一个统一的标准?只有一些不太好入鞘的刀才会特意注明怎么收刀。比如《单刀法选》中所记载的明长刀,因为长度约为现在一米六左右,实在太长,常规收刀方法没办法收刀,所以特意写了「收刀入鞘势」:此先将左手持刀靶,再换手,阳掌托挐刀背入鞘。

而一般的刀剑,就没有特意注明怎么收取。即便是武术套路中也很少见到怎么出刀和怎么收刀的动作。这一方面因为建国后整理武术套路的时候,有一部分是采用过去表演套路,本身就没有出刀和收刀的部分。另一方面,因为现代枪械已经全面淘汰冷兵器,过去一些冷兵器实战的小技巧就有缺失。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中日国情环境的不同,中国古代对于出刀和收刀本身也并不重视。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有武士阶级的,在明治维新之前只有华族、贵族、豪族才有姓氏,庶民是没有姓氏的。所以在江户时期,武士的特权其中之一就是「苗字带刀」。日语词汇「苗字」翻译成汉语就是「姓」,所以武士的身份就体现在有姓和可以带刀上。但是这项殊荣也会被授予有重大贡献的农、工、商阶级的人。所以当时真正的武士阶级不仅仅是苗字带刀的特权,还有更为大的特权。当时江户幕府将军德川吉宗的法典《公事方御定书》71条追加条规定,当普通百姓以及町人做出令武士难以忍受的「无礼」行为时,武士就可以将其斩杀而不会遭受处罚。

无礼行为包括:冲撞到武士的身体,或是冲撞到其配刀、伞等物的行为。或者是,不为武士让开道路,横穿大名行列,坐在比武士更高的地方等等,表现出对武士无敬意的行为。在犯下以上之类的情况下,不为此而向对其责备的武士谢罪,或是口吐恶语秽言,甚至以武器或相当于武器的东西进行反击。有以上行为武士就可以将其斩杀,这被称为切舍御免,也被称作无礼讨。

虽然切舍御免被认为是武士的特权,但却不能随意实行,毕竟领主也需要平民为其劳动,武士没事就杀个平民的话,领地里的平民大概都会逃走。所以武士斩杀平民后要立即向役所报告,然后于自宅闭门思过二十天以上,而斩人的刀被视作审讯的证物暂时扣押接受检查,而且必须要有证明无礼行为,以及针对这种行为进行切舍正当性的人证。没有人证来证明对方确实做出无礼行为,武士也可能会因此被斩首。所以斩人必须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有目击者的情况下,去斩人。这样当然要摆个好看的姿势收刀给周围的人看看武士老爷的风姿。同时因为武士阶级被允许佩刀,所以互相之间械斗仇杀也很频繁,可能坐那喝酒一言不合就拔刀开片,这样自然对于如何快速拔刀会非常重视。

但是中国古代对于兵器管理较为严格,刀剑虽然很多朝代并不违禁,但是在大城市里很多时候都是不允许平民携带兵器的。所以一般防身,要么选择木棍一类不违禁的武器,或者就是就地取材,比如武术中的板凳功就是用板凳做武器。即使用利刃一般也是短小便携,藏在身上看不出来的短刀一类。所以,刀剑类武器对于快速出鞘都没太大需求。在城市里砍人不是军队执行任务或者行刑的话都犯法,《水浒传》中鲁达作为小种经略府的提辖官,品级大概是六品,比县令都高一品,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正处级、正团级。他这么大的官当街打死一个先动手还持械攻击他的平民郑屠户,还是个恶霸,上面也没人。换现在可能也算正当防卫了,但是鲁达依然只能选择直接跑路出家当和尚,才能避免处罚。

这时根本不知道还会不会有其他敌人,最多急匆匆把刀剑上血先擦一下,很多描写或者用死人衣服擦刀,或者用鞋底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