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

作者:古尔浪洼(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05397857/
思考的男人

我在很多篇文章中,介绍过我觉得好用的操作技巧和技能,似乎也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同。虽然我的粉丝不多,这也可以从打赏人数与阅读人数相对的高比例可以看出来。对于这一点,我当然很开心。

但让我略觉得遗憾的是,很多人即使打赏玩了,也还是在继续苦恼,常常问我:我到底怎么做才能掌握你说的这些技能,才能养成类似你说的这种良好的工作习惯?也就是说,即便是很多人能鉴赏和分辨出好的工作技巧和方法,也还是不知道怎么将好他们内化成自己的技能,培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实际上,不仅读文章时看到好的东西如此,即便是自己感悟和实践出来,一件事情,一些技巧、方法和技能,如果仅仅知道它很重要,是不够的,更应该做的,是将它彻底融入到你的计划或者工作中。

比如,我在上篇文章(《深入工作的四个技巧》)中,曾经谈到了深度工作的重要性,如果你读了只是有所感慨,只是觉得深度工作很有必要,但却不懂得寻找方法,建立规则,将其内化成一种习惯,其实对自己是无法真正产生价值的。

所以,相对于阅读到、学习、或者感悟到、实践出重要的技能和技巧,更重要的是,是要懂得怎么去内化它们,将它们用有效的方法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培养成良好的习惯,更为重要。

到底如何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呢?下面,是我根据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出来的培养良好习惯的三点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1、营造氛围

为了将一些重要的技能和方法培养成自己的习惯,在正式开始之前,我们应该要给自己即将开始执行的东西,营造一种氛围。也就是说,首先,你自己内心要重视它,觉得它重要,并营造一种你即将要做的事情很重要的的一种氛围。

比如,我在发现早上4点半到7点半这段时间是段黄金时间,没有任何人打扰,完全可以调整作息时间,可以早起在这段时间集中精力阅读和写作之后,我并没有简简单单就跟自己说“嗯,明天我要早起”,而是搞了一个很隆重的起床仪式。

在开始的第一周,我每天将闹铃定到了早上4点半,闹铃响了之后我就起来,先洗澡,焚香,并正襟危坐在我的书桌前,把书认认真真摊开,郑重其事地读了1个半小时,然后又非常隆重地打开电脑,在那里装模作样的写了1个半小时东西。

虽然前几天我根本啥都没有读进去,也没写出过啥像样的东西,但我至少表现的很重视,而且弄得老婆也觉得这件事情很重要,在临睡前给我准备第二天要用的香啊啥的。虽然这种方式在别人看起来很搞笑,但我却做得一本正经,至少在开始的时候,我自己弄得真让自己觉得很重要。

当我如此坚持了一周之后,养成了习惯之后,我就隆重地在周末早上请老婆喝早茶庆祝,并给自己奖励了一套想了很久,没有舍得下手买的书,用以肯定自己的坚持。然后,我居然从此就将这个习惯坚持了下来,一直到现在,早起读书和写作,就变成了我良好的读书和写作习惯的一部分。

有时候,如果你觉得仅仅营造氛围还不足够的话,为了一项重大的改变,或者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你甚至可以对周围的环境做出巨大的改变之外,比如辅以客观的精力和金钱投入,由此而提升这项任务的重要性,进而降低大脑继续拖延的成本,并为自己注入激励和新的能量。

例如,J.K.罗琳在努力完成哈利·波特系列最后一部《死亡圣器》时,压力很大,因为这本书要串联起此前的6本书,满足数亿粉丝的期望。但是她发现在家庭办公室中越来越难做到全神贯注,无法按时完成这本书的创作了。

于是,她做了个超出一般人想象的决定:她干脆入住了爱丁堡城堡附近的一家豪华酒店套房进行写作,每天付1000美元。除了环境的改变开始让她变得专注之外,高额的资金付出,也迫使她开始集中精力,从而有效控制住了自己的心理能量,并坚持用高强度的工作完成了《死亡圣器》的创作。

阅读

2、高效执行

克里斯滕森在《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一书中,讲述了帮助各大公司成功实施高水平战略的四项原则。受这四项原则启发,我也总结了适用于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的四原则。

(1)聚焦最重要目标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要学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屏蔽掉干扰自己的无关项目和工作内容,从而确保自己能将精力集中在少数几个最重要也最迫切的项目上去,单点突破,由少及多,由慢及快,逐渐建立信心,塑造出自信,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比如我,为何选择早上四点半起床阅读和写作呢?因为对于我这个一天在公司里,要从早忙到晚,甚至晚上还需要加班的职场人而言,在百忙之中,能有几个小时读书和写作的时间,那简直是太奢侈了。实际上,如果你也如我一样,你就会发现,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我在繁忙的工作之外,实在不想放弃自己的爱好,同时也想拥有一段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我算来算去,就只有早上4点半到7点半这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没有工作上的事情会骚扰我,同时,妻儿都还在酣睡中,没有起床,如果可以,我完全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读书和写作。

当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我就开始聚焦这段时间,开始琢磨怎样才能真正腾出这段时间,确保自己能在早上点4半起来。然后,一切的行动便开始围绕如何才能真正拥有这段时间展开。

比如,我得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平日我都是晚上12点睡的,为了做到早上4点半起床,我不得不调整到晚上10点睡觉。以前那些10点钟以后要做的事情,能砍的统统砍掉,能挪的一律挪走。包括一切的公事和私事。

(2)制定可衡量指标

在工作中,有些方法的改变是可以立即看到效果和收获的,但有些地方在方法和习惯在改变之后,却未必可以立即看到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始改变之前,搞清楚哪些改变是可以在短期内看到效果的,哪些需要在坚持一定的时间段之后才能看到效果。

实际上,大部分真正有价值的改变,都是在进行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看到效果。比如,如果你年初制定的重要目标是今年要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多读书的话,你往往无法在开始读书之后,马上就看到效果。因此,你不防把这个目标转化成“一年读100本书”。这样,年底才能看到的效果,

我们通常制定的目标都是滞后性指标,比如年初制定的最重要目标是读书。但是,这样的目标其实很难在进行的过程中去客观衡量,也无法在中途去评估和对照。怎么办呢?那就想办法把这样的目标转化成可衡量的的指标,并用可衡量的指标去推动。

比如,我们完全可以将自己多读书这种相对模糊化的目标,具体化、明确化,变成“一年读100本书”这种非常清晰可执行的目标,然后再分解成一月读8.5本书,一周读两本多一点书。

这样,你就可以把年底才可能知道能否实现的目标,转变成了引领性杠杆,从而从年初就可以推动这项任务的进行,而且可以每周控制进度。这当然比到年底才发现自己没有读到100本书有可行性,也容易完成的多。

(3)自己给自己计分

不要只懂得在工作中给同事和下属计分,实际上,我们在自我训练和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更需要对自己的表现和进度计分。

2012年,我在山东一家公司做总经理的时候,偶然的机会,接下了清华出版社的一本书稿。那时候,我每天很忙,几乎每周都需要出差两三天,每天在路上加上工作的时间,超过十二三给小时,所以我几乎没有时间写东西。

但是,按照我们所签的合同,我需要在三个月之内完成12万字,虽然在签合同之前,我已经完成了大约4万字的内容,但是,至少还有8万字需要我挤时间,见缝插针写出来。

于是,我只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闲时间来赶稿。我先是把要写的60篇文章的主题写到小便签上,贴在我书房的玻璃窗上。然后每天早上上班前或者下班后,抽点空,把提纲补充在小便签后面。

每次出差时,我就按照每周三篇文章6000字的标准,撕下3个小便签,贴在我的iPad上,然后,我就利用赶路过程中,在候机室、车上、拜访客户和休息的间隙,一切有空的时间,抽十来分钟,二三十分钟,在我的iPad上疯狂写东西。然后,我做了个统计表,每天睡觉前,我都要统计一下,当天有没有写够1000字,如果没有的话,第二天必须得要补回来。

我还记得,有一周我出差深圳和广州,每天都忙十四五个小时,光忙工作,已经忙到我都没时间休息了,哪还有空写字?回程时,在深圳临登机时,我打开iPad上的统计表看了一下,当周的写作数字居然还差5000字。于是在回程的飞机上,我疯狂写东西,到飞机降落前,空姐提醒我关闭iPad前,我看了一下,我居然真写够了5000字!

就这样,我基本上是用当时大家都觉得只能用来娱乐,没啥生产力的iPad,完成了我第一本书三分之二的书稿。当第三个月底来临,我完成书稿,交稿的时候,自己都觉得好神奇。

(4)定期对自己问责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仅仅做计分表,对自己的工作量统计,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会定期问责。对,问责。如果一个项目展开了,而没有问责制的话,就很容易做到半途而废,特别是对于缺少外界监督,需要自己给及培养习惯的人而言,更容易给自己放水。

以上面我在“(2)制定可衡量指标”中曾举过的读书的事情为例,如果要真正的达成“一年读100本书”,每个周末如果读不到2本以上,就应该对自己问责,适当惩罚自己,分析原因,找到并制定出来下周的改进方法。如果表现的好,超过预期的话,可以进行适当的庆贺和奖励。

比如我曾经在一家马来西亚公司工作过。老板每给月来一两次中国。有趣的是,他每次出差到中国,住的酒店都不一样,有时候住的是五星级酒店,有时候住的是普通的商务酒店。

有次我就问他,为什么不每次都住在五星级酒店。他答,他来中国的时候,如果业绩好,达标的话,就会选择住五星级酒店,算是对自己的奖励;如果业绩不必理想,达不到自己定的目标的话,就会住普通商务酒店,算是对自己的惩罚。

实际上,很多优秀的人,在自己改变自己,自己给自己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中,都会自觉采取这种自我奖励和惩罚的措施,来激励自己,从而促进自己成长。

3、劳逸结合

工作需要劳逸结合,同样,自己给自己培养好习惯的过程中,也需要劳逸结合。

为什么要给自己一段安逸的时光呢?最主要还是要让自己的大脑得到充分放松。日常的工作,已经让我们的神经绷得够紧了,如果在工作之外,再用同样的强度和压力去要求自己,容易让自己变得焦虑。

所以,在做好工作,同时,也不忘在工作之外努力培养自己良好习惯的同时,懂得怎样然给自己变得不焦虑,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据说,造成忧郁症90%以上的原因,就来自在工作和工作之外,过分的焦虑,包括面对知识的焦虑所造成的。

所以,不要因为安逸而有罪恶感,你应该让自己竖立健康的认知:安逸,就应该人生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不可或缺。

按照《深度工作》里的说法,让自己变得安逸一点,至少会带来的三点好处:

(1)安逸时光有助于提升洞察力;

(2)安逸有利于补充高强度工作和学习所需的能量;

(3)能在安逸时光里放下的东西往往没有那么重要。

比如,为了在晚上度过一段安逸的时光,我一般都会做两个承诺:

第一,一旦工作日终了,我尽量不让任何与工作相关的事情侵扰我的注意力。这其中尤其包括查看微信信息、翻看电子邮箱、以及浏览与工作相关的网站等之类看似没有任何强度的琐碎工作。

当然,100%的做到工作后不被工作打扰基本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尽量让这种不必打扰的概率最大化。具体是怎样做的呢?比如,我会给自己设计个下班仪式:

(1)关电脑前,看一眼电子邮箱的收件箱,确保没有任何紧急邮件需要回复;

(2)将未完成的任务和新任务写到第二天的任务表中;

(3)翻看跨度时间长,第二天需要做的项目,也抄写到第二天的任务表中。

(4)将新任务表放在桌面上(不带走)。

然后,我才会离开办公桌,一天工作正式结束。

为什么我要写下来?如果不写下来,就不够清晰,就不够条理化,不清晰且不条理化的东西,就会装在脑海里,萦绕不去,这样会干扰到正常的休息,容易在休息时分心。

为什么将工作清单留在办公桌上,而不是带走?目的是将记忆彻底卸载,不再给自己的脑子增加负担。如果带着任务清单在身边,就会牵挂,就会忍不住看一眼,会打乱我的安逸时光。

第二,在学习时间之外,我尽量不去学习,也不去琢磨。该玩的时候就玩,该工作的时候就工作。就像我每天凌晨4点半的阅读和写作时光,数年来我雷打不动。在凌晨4点半到早上7点半这段时间之外,我不读书,也不动笔写东西。

这样做的目的,是最大深度培养自己高强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克服分心的欲望。专注是一种能力,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玩。在工作上不能专注的人,在学习上往往也很难;同样,在休息时总是想着工作的人,在工作上往往也会分心。

无论如何,培养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难以一蹴而就,重在坚持。即便是如我,做了这么多年的训练,尽管培养了一些好习惯,但还是有很多坏习惯,所以你也不必为一时做不好而气馁,相信我,只要坚持,有一天,你也会训练出很多好习惯的。